皇室八卦虽然没有娱乐圈那么频出,但绝对劲爆。最新一期的文春周刊就以“爱子公主绯闻男友”为标题刊登了头条。
在东京永田町的国会咖啡馆,一名自称“贺阳宫亲王”的男子频繁出没。他身着和服,佩戴徽章,以“前皇室成员”身份向议员递名片,宣称要推动日本成为“国际宗教圣地”。
尽管贺阳家族公开否认与其存在血缘关系,这名男子仍通过社交媒体高调宣扬与政要的“合影”,甚至创立名为“富士山神上大爱神道菊荣丰国协会”的政治组织。
这名男子因为与皇室爱子公主年龄相仿,一度被人评价为“最有可能成为爱子的伴侣的人选”,这个八卦头衔似乎比他的名片更博眼球。但随着周刊记者的深入采访,贺阳宫皇室成员均不承认他是家族成员,他们认为这是有人冒名顶替。
日本皇室由大正天皇的长子昭和天皇的家族及其三位直系后代组成,后者包括秩父宫亲王、高松宫亲王和三笠宫亲王;此外,还有伏见宫、东伏见宫、久迩宫、东久迩宫、竹田宫、山阶宫、贺阳宫、梨本宫、北白川宫、朝香宫、闲院宫这11个旁支。
自1947年5月《皇室典范》正式实施至今,11个宫家共计51名成员脱离皇室,成为“旧皇室”。这些家族的后裔虽然失去了贵族特权,却始终与皇室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脱离皇室的旧贵族后裔中,有人低调融入平民生活,也有人开始利用“旧皇族”标签谋求利益。2021年,日本政府专家小组曾提出“恢复前皇室男性后裔身份”方案,试图通过收养制度解决皇室继承危机。然而,这一计划引发激烈争议——共同社在2024年春天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74%的民众反对将旧皇室后裔重新纳入皇族体系。这种舆论关注,反而为某些人操弄身份符号提供了机会。
无独有偶,这种炒作似乎成了一种风尚。近年来,日本涌现出一批自称旧皇族后裔的人物,他们通过设立“国际文化贡献奖”“传统传承功勋章”等名目繁多的奖项,瞄准在日华人群体展开“赞助募集”。一名在东京经营贸易公司的华人透露:“有人自称是某宫家后裔,声称颁发奖项能提升社会地位。一个‘东亚文化交流大使’头衔标价50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付款后只有一张证书,连颁奖仪式都在小酒馆草草举办。”
旧皇室后裔的“奖项生意”之所以锁定在日华人,与社会心理和结构性困境密切相关。首先,部分华人企业家对日本传统权威存在“光环滤镜”,将获得皇室背书视为融入主流社会的捷径。另一方面,中日文化中对“荣誉”的重视很容易被投机者利用,奖项往往成为身份焦虑的安慰剂。但这些原因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信息壁垒”,华人社群内部信息不对称,难以核实奖项主办方的真实背景。
旧皇族后裔的“生意”能够滋生,暴露出日本法律与社会监管的盲区。根据《公益社团法人法》,民间团体设立奖项无需特殊审批,只要完成法人登记即可。而“旧皇族”头衔的模糊性更为投机者提供掩护,由于1947年脱离皇室的宫家后裔已属平民,其身份真伪难以通过公开渠道验证。
毕竟,日本旧皇族的光环一旦沦为生意工具,不仅是对皇室历史的消解,也是对民主现实的讽刺。(作者系涉日中国业务律师)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