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少子化加速的当下,日本更加重视吸引外来劳动力尤其是海外优秀人才,推出“高度人才”在留资格等应对制度,以求进一步广泛“招贤纳士”。这一制度在促进更多外国人才加快赴日脚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令人隐隐作痛的课题和困境。
近年来,外国劳动力和人才群体中的“SOS”信号越来越强烈,求助案件接连不断,在日越南劳动群体显得尤为突出。在日媒采访中,1名33岁的越南男子在爱知县丰田市某派遣公司工作,曾在国内的专科大学攻读电子工学专业,花费了100万日元成本来日工作,想却在去年底开始遭遇欠薪的困境。据本人反映,即便妻子也努力工作,两人依然难以维系正常的日常支出,而男子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深陷困境。日媒披露,这样的欠薪事件正集中发生在“高度人才”群体上。
根据进一步调查结果,上述男子所在的公司中,同样来自越南的200名被欠薪者竟然均持有“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在留资格,也就是日本实行的“高度人才”资格之一。顶着“高度人才”的头衔,却与欠薪挂钩,这在日本社会产生着很强的“违和感”。不仅如此,“欠薪”之外,工作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常年针对在日越南劳动群体提供援助的NPO法人“日越共生支援会”代表吉水慈丰表示,近年,越南劳动者群体中类似求助倾向增多,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人群正从过往的“技能实习生”转向“高度人才”。有的赴日后被安排从事和自身专业完全不符的工作,有的仅能参与非正式员工类工作,在奖金和薪金上与一般日本人差距十分明显,有的则不得不从事和自身在留资格截然不同的工种,已然触及“不法就业”的法律红线。
据统计,持有“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在留资格的外国劳动者数量从2015年10月的6761人猛增至去年10月的9万8千人,10年间增至15倍。学者专家批评指出,如果日本政府对违背初衷的制度滥用放任不管,也必将面临人权侵害、失踪等严峻问题。如何在人口不足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外国人才红利,避免“高度人才”陷入“低配”的生态,正在倒逼日本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快解决制度弊端。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