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日关系的美俄因素

 

正如田中角荣当年指出的,“中日关系从来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中日关系史上,美国固然始终是重要乃至决定性因素,而俄罗斯的因素也不可忽略,这是我们在认识当今中日关系时应该确立的基本判断。中日关系与日美关系存在联动性。如何在重视不可忽略的“美国因素”的前提下,理性处理中日关系,寻求两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日本处于中俄两国之间,这对日本意味着什么?日俄存在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签署和平条约问题。中国能否为改善日俄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不能不看到,中俄两国均没有签署“旧金山和约”,而日本又恰好处在与之既有历史恩怨又有领土争端的中俄两大强国之间,同时中俄关系又处在“历史最好时期”,这种地缘位置,对日本而言几乎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民调数据显示,只要周边出现局势,日本民众对强化美日同盟的支持率就会上升。2005年8月19日—25日,中俄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首次联合军演。日本媒体就进行了大量报道。军事评论家坂井俊树的文章最有代表性,该文章的标题就是“警惕中俄军事同盟复苏的威胁”。2010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发生,《读卖新闻》新公布的比率是71.4%;2013年1月中日“军机对峙”,这一比率是75.9%。也就是说,认清中日两国对安全的关切,摆脱“安全困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中日双方均应该为缓和周边局势,作出切实努力。2018年,日俄就领土问题和签署和平条约问题多次进行谈判,中国除了有相关报道,官方并没有明确表态。我认为,如果中国发挥积极作用,促成日俄领土问题解决和和平条约签署,对中日关系将由非常正面的影响。

有一种意见认为, 2018年3月22日正式“打响”的“中美贸易战”,是改善中日关系到契机。例如,日本经济新闻社中国总局局长高桥哲史认为,中美贸易战是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他以“贸易战下的中日合作”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日关系经过长期停滞,进入了探索合作的局面。推动中国走向对世界开放的方向,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中日合作的出发点”。

但我必须指出的是,在中美贸易战“开战”之前,自2015年初,中日关系趋于改善,中日贸易关系也已有明显加强。2017年11月20日至26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日本商工会议所”所头三村明夫、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三村明夫,率领250人日本高级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和中国经济界进行了广泛磋商和交流。另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1季度,中日贸易总额为764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为3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18.5%;进口额4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8%。日本舆论认为,中日两国或将继1980年、1992年、2001年、2008年之后,迎来“第五次经济热潮”。也就是说,即便没有中美贸易战,中日“政冷经冷”的局面已经结束。因此,我认为很难说中美贸易战是“机会”,或许更可能是挑战。因为,毋庸赘言,美国并不希望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如何排除来自美国的干扰,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