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多发的日本,为什么大家的买房安全感这么强?

在日本购置房地产的优点可谓不少:建筑水准高并且监审法规严格,室内面积利用率高且不计公摊和阳台,贷款利率奇低且首付比例很低,没有购房套数限制且选择空间大,地随房走且享有永久产权……如此多的亮点的确吸引海外投资者在日本购房置业,但同时也有一些以自住为目的的购房者对日本的地震多发心生顾虑。

相比其他国家,日本确实更容易遭受地震灾难。据统计,全世界发生的地震中有10%~15%是发生在日本,如果仅看6级以上大地震的话,就约有20%可以冠名为“日本地震”。但日本房地产之所以能在地震灾害面前依然保持坚挺,除了日本不断提高的建筑抗震标准外,地震预报水平的日渐提升也是保障房地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日本建筑的抗震标准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日本建设部于1949年开始修订建筑法,次年颁布《建筑基准法》。其后,每发生一次大地震,日本都会组织力量进行建筑抗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建筑基准法》。现行的《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中,对于建筑物抗震标准有十分明确严格的规定,要求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而日本国内的建筑工程,要想政府部门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要上交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但对于民众而言,不仅仅满足于公寓“不倒”的程度,他们更希望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身处公寓能够避免因为“摇晃”而受伤。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努力实现民众的这一期待。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房子远离震中,震度并没有那么大,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地震频发但仍然平安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高层公寓等高楼层的人仍会受到长而大的水平摇摆,甚至因为无法站立而跌倒。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日本气象厅决定从 2023年 2 月 1 日起发布“紧急地震预警”,并且涵盖了预计会因长周期震动而发生强烈摇晃的地区。

“长周期地震晃动”是一种缓慢却明显的震颤,在几秒钟内进行一次往返,并且相比于短周期震颤,这种长期震颤可以到达离震中更远的点。除了在沉积层厚的平原地带会发生以外,长期震颤因为会与高层建筑特有的震动产生共振,而在高层楼层造成更大的横向摇摆。这也是很多日本民众日常就能感受到的“人在高处不胜摇”。而不可否认,这种突然袭击的摇晃,其实对于毫无准备的民众来说,也是一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对家中的幼儿或老人来说,更应当予以防范。

日本气象厅将这种地震晃动分为4个等级。级别1是指室内悬挂物品发生大幅度摇晃摆动,级别2是指在室内步行困难,或者书架上的书掉落下来;级别3的时候人已经很难站立了,大型家具也开始剧烈摇晃;到了级别4,室内人员根本无法站立,像冰箱书桌这类没有固定的家具也发生移动甚至被晃倒。

从明年2月份起,日本气象厅将对“长周期地震晃动情报”实施快速化发布,并通过地震发生初期观测结果对预计将达到“级别3”与“级别4”的地区推送“紧急地震速报”,与现行推测震度5弱以上的基准并行。

地震虽不能“预报”,但是可以“速报”。日本气象厅早在2007年就设立了“紧急地震速报系统”,这是全球首个地震预警系统,如果预测震度超过5度,则气象厅将通过电视、广播、手机以及瞬时警报系统终端设施等向震度达到4级以上的地区紧急发布通知。地震速报可以比实际发生提前3到5秒,以报警信息的方式传送到个人手机,为人们的紧急避难争取黄金时间。

即将实施的“长周期地震晃动情报”是对现行地震速报系统的完善,它既是对民众生命安全多了一重保护,也给不动产投资者吃了一个定心丸。(作者系涉日业务中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