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总编辑 蒋丰
长崎县与中国的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早在607年,第一批遣隋使就自长崎出发抵达中国,而历史的洪流也曾令一批又一批中国人漂洋过海到长崎谋生。在长崎稻佐山麓的国际墓地里,至今都长眠着数百年来无法落叶归根的华侨华人们。自1974年以来,长崎县政府每年秋季都会和县民们一起前往那里为华侨华人扫墓。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说,长眠于此的中国人为长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保护、清扫他们的墓地也是长崎民众的责任。
2月12日,在中国驻长崎总领事李文亮的安排和带领下,记者在长崎县厅知事会客室采访了中村法道知事。
长崎调整战略向西求发展
《日本新华侨报》:众所周知,长崎县是日本屈指的国际大都市,同中国也有着悠久的人文、贸易往来。请知事介绍一下长崎县同中国地方间的经济交流现状。
中村法道:今年,是我就任长崎县知事的第三年。长崎县位于日本的最南端,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对外,这里是日本交流、开放的门户,对内,拥有关西圈和关东圈这两大消费市场。回顾过去,长崎县在发展经济时,视线一直向东,也就是对内发展。但我认为,从今往后,长崎县应该转移战略方向,面向西面发展。长崎的西面有中国上海市和韩国,长崎距离上海仅860公里。我认为,长崎县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地利”关系。因此在就任知事后,我立即着手强化长崎与亚洲各国的联系,努力在各个领域同中国深化友好交流关系。
现在,长崎县内有数十家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发展势头最好的就是鲜鱼出口贸易。长崎县拥有高产渔场、现代化渔船和先进的捕捞方法,竹荚鱼、带鱼等产量全日本第一。现在,只要中方早晨发来订单,新鲜的长崎鱼下午就能通过飞机运到上海。长崎县的食品佐料公司和环保关联产业也同中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相信今后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往来还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长崎县也致力于为中国企业进军长崎创造有利环境。今后,来长崎观光的中国游客毫无疑问地还会增多,所以长崎正在酒店经营和特色产品领域寻找和中方合作的机会。
日中关系应像孙中山与梅屋庄吉
《日本新华侨报》:现在,一提到长崎县,中国人就会想到当年长崎义士梅屋庄吉倾力资助孙中山革命这段历史佳话。但是,现在中日两国关系因为岛屿争端问题而紧张。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两国关系?
中村法道:我认为,日中两国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信赖关系和友好关系。2011年,是中国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梅屋庄吉的遗嘱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基于与孙文的盟约,决意参与中国革命。与此相关的日记、信件等概不对外泄露。”长崎县也一直遵守着梅屋先生的话。直到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后,日中两国共同举办纪念活动,这段尘封的往事才公之于世。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惺惺相惜,两人的友谊完全没有利益关系。我希望日中两国的年轻人都能了解这段往事,知道只有心与心的纽带才能成就一段伟业。今天的日中两国间也需要有这样一条牢固的纽带。另外,我也强烈希望长崎县与中国的交流不要仅限于人员往来,要扩大到文化、观光、物产、环境、教育等方方面面,民间交流和地方政府间交流双管齐下。
在孙中山与梅屋庄吉的纪念活动时,我听很多长崎人提起,说自己的奶奶当年修学旅游去的就是上海。原来100年前的上海已经是那样一个开放的国际都市了。在长崎县,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长崎人“去江户(东京)时要饯行,去上海倒像去散步”。可见,在这句俗语诞生的时候,长崎与中国的关系是多么地紧密。现在,我希望长崎和中国能够重新建立起这样一种关系。
早在1991年,长崎县就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日中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不同的规定和习惯,因此长崎县要通过办事处来强化支援体制,与两国民间人士一起推动文化交流,探讨贸易合作,为日中友好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