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 丰
早在十七世纪,法国那位伟人拿破仑曾侥幸地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感谢上帝,让它永远睡下去吧!”2013年岁末之际,日本内藤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内藤诚二郎则庆幸地说:“中国几经兴衰,30年前,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再次苏醒!”从1994年第一次到中国,内藤诚二郎就坚信中国会有大发展。他很早就投资中国股票,并在设立了上海事务所。为此,他被同行投去了奇怪的眼光。但是,事实证明,他对中国市场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中国新领导人执政一周年时,内藤诚二郎相信,中国经济的转型,将再次带动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日本证券行业的开拓者。
改善环境污染推动中国尽快转型
《日本新华侨报》:现在,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在中国新领导人的带领下,经济发展更是稳步前进。但是,有的日本媒体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极限,没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中国的经济现状,您是怎么看的?
内藤诚二郎:中国已经完成了经济高速成长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通过量的扩大来带动GDP的增长。但GDP在增长的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转型期,由量的扩大转变成质的提高。在我看来,如果为政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尽快完成质的提高。
从前,中国靠工业制品等出口,变成了经济大国,而今后,中国要面临的是扩大内需问题。中国的消费只占GDP总体的30%,而美国是60%,日本是50%。要扩大内需市场,就需要催生中产阶级,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就需要尽可能地平均地还富于民。
美国从前也是个制造业大国,但是后来逐步将一些制造业转移到了外国,比如把纤维业转到日本等,由于抵挡不住外国的攻势,美国最后将金融业变为国家的发展支柱产业。
这样过度发展金融业的结果,就导致了2007年到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华尔街日报》也曾指出,“美国是由99%的穷人和1%的富人组成的。”像这样过于失衡的财富分配,势必让国家经济无法顺利发展。
中国现在的发展,应该吸取美国的教训。很多日本人就有一种错觉,以为现在的中国就相当于40年前的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和40年前的日本差不多。其实,中国在参考日本经济发展道路时,只挑选好的、成功的部分学习。中国引入了当代最新的部分,发展的阶段也不断加速。就拿证券公司来说,现在中国的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才的年收入,其实已经和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才差不多,甚至超过他们。
在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里,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是东京都的财富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还差不多,中国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只希望中国不要像日本那样,遭遇泡沫经济。
直觉认定中国今后会有大发展
《日本新华侨报》:内藤证券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军中国,1990年12月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又在深圳开了第二家,被日本同业界誉为中国股票交易事业的开拓者。您为什么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敏感地把目光投到中国股票上?
内藤诚二郎: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理由,这都源于我的直觉。
我第一次去中国上海,是在1994年左右。正赶上上海在搞大面积的拆旧楼建新楼活动,到处尘土飞扬的,没有立交桥也没有高速公路。
我拜访的第一家中国的证券公司是万国证券,也就是申银万国证券的前身。地点是在一所中学的后面。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万国证券的总公司里,摆放着一个建筑模型,那是万国证券正在准备中的,未来的总公司。我当时就想,不愧是中国,有大气魄,豪言壮语。
在上海,我看到路上的行人也都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整个城市和城市里的人,都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我直觉认定这个国家今后会有大发展。有大发展的地方,就值得投资。事实上,我的直觉也被证实是对的。
当时的证券界前辈们听说我要在中国投资搞证券,眼睛里都浮现出了讥讽的笑,那意思是说,“去中国?你还是趁早回来吧。”在香港回归后,也就是1997年以后,他们再看到我都是一脸急切,认真地追问我,“中国情况怎么样?怎么样啊?”
那几年我平均每年要去2、3次上海,每次去都能看到这个城市有新发展、新变化。1990年代后期,我感觉上海就快要赶超大阪了。不久,就感觉上海真的把大阪比下去了。又过几年,我觉得就连香港也比不上上海,到了最近,上海已经有了凌驾于东京的势头。
不会上网却精通网络经营
《日本新华侨报》:日本在80年代,中国在90年代分别普及了网络,之后网络的飞速发展几乎改变了投资环境。您自身也有海外开展业务的经验,相信您对全球化一定有自己的见解。请从全球化的角度评价一下网络的功过。
内藤诚二郎:实在不好意思,我是我们公司唯一不会上网,不会玩电脑的人,但恰恰是我提出让公司开展网络经营的。我充分认识到了网络的巨大作用,同时我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起来的,只依靠网络构筑的人际关系是不健全的。正是因为缺乏人际交流,现在读不懂气氛的年轻人不断增加。这样无法形成一个好的组织。
另外,由于网络普及,信息爆炸式增长。在全球化风潮下,世界正在走向同一化。所以无论好的坏的新闻,都很快传遍世界。根本没必要传播的信息也在传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络传播快当然有好处,但是也给世界带来了不少混乱。
今后还会在中国稳健开展业务
《日本新华侨报》:秉承着“从日本到亚洲,从亚洲走向世界”的理念,贵公司已经走过了80年的发展路程。您对公司的未来有什么打算?以后在日本和中国、美国计划如何发展呢?
内藤诚二郎:今后我们还会在中国更加稳健的开展业务。中国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朝占世界经济一半的方向发展。
我们主要在日美中三国开展个别业务,除此以外的亚洲国家,如在东盟国家等,我们只做基金业务。投资发展良好的企业的股票,引入日本,介绍给日本的投资者。虽然说富裕阶层处于低成长的状态,但日本企业中,也有能乘着时代的东风发展起来的。然后我们再把这些企业的股票介绍出去。
美国由于开放的移民政策,人口仍然保持增长。有不少人预测中国经济将取代美国,我倒认为美国经济即使不再增长,也不至于倒退。现在中国在重新修订独生子女政策,将来如果能将人口稳定在7亿到8亿,经济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发展。
以后我们也会向日本投资者推荐中国股票,但如何选择还是看客户自己的需要。2012年钓鱼岛事件发生时,中日投资者都抛售了中国股票。
担心靖国参拜影响日本经济
《日本新华侨报》: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靖国神社,进行了“闪电式参拜”,此举招致中韩美等国的严厉批评,日本经企界人士也担心会受波及。对于安倍晋三的行为,您怎么认为?
内藤诚二郎:我认为,他就不应该去。去靖国神社参拜,是为了追悼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这种解释只在日本国内行得通。让那些为了建设一个新国家,在明治维新里牺牲的人,和那些发动对外战争的A级战犯一起接受参拜,实在是欠缺考虑。
其实,我也担心这次参拜,会不可避免的给日本经济带来影响,不希望发生像2012年那样的抵制日货行动。现在也只能静观了。
日中两国关系,唇齿相依。无论是日本的民间企业,还是中国的民间企业,都希望积极开展合作。今年,中国的经企界大腕儿们来访日,日本的经团联等也去访华了,大家都在努力推进日中两国的经济交流。
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日中两国的经企界都意识到要有所行动。
民间交流是日中两国关系的基石
《日本新华侨报》:最近,中日政治关系比较紧张,这也必然影响到两国经济关系。去年,中日两国间的民间交流状况似乎也不容乐观。您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如何改善关系呢?民间层次的交流能否为改善两国关系做出贡献?
内藤诚二郎:民间交流要更加踏实稳妥。企业、文化艺术界等,要更多的创造交流渠道。以此为基础,两国的政治外交才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有深层次的交流。希望民间交流活跃起来,为两国关系做出贡献。
去年民间企业交流可以说是在原地踏步。中国发生了许多起抵制日货打杂店铺的事件。虽然如此,汽车产业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最后还是恢复了出货量。以后,为了追求更低的租金,制造类工厂可能从中国向缅甸等地移动。
另外,由于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变化,工厂还有可能迁回日本。日元贬值的情况下如果还在海外增设工厂,与在日本国内建厂相比,贸易收支并没有大幅增加。
今后的5年、10年,世界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建厂的地址决不只是中国、日本,经营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落后于时代的企业必将被时代淘汰。
(摄影:本报记者 邢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