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观测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造成沿海福岛、宫城、岩手三县约16000人丧生,2600人下落不明,近40万户住宅在地震和海啸中被毁坏,数十万民众失去家园。
然而,对于福岛县民众来说,随地震而来的核电站事故不仅是雪上加霜的灾难,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有关能源和产业结构的复兴抗争。压力不仅来自飘浮在空气中、沉淀在土壤里或漂游在海洋里的放射能,还来自现政权继续依赖核能的能源政策。而如果将县内的核电站全部关闭,又将付出产业衰退的代价。
2012年6月,作为福岛县民众的“父母官”,知事佐藤雄平宣布要求国家废除县内所有核电站,表示将引导该县发展可再生能源,向再生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转型,以弥补废除核电站带来的产业空白。在这个产业发展计划中,佐藤雄平知事希望借助中国企业和民众的力量。在他看来,恢复日本福岛与中国上海的定期航班,是震后复兴工作的迫切需要。
3月14日,“震后复兴纪年”第四年的第三天,《日本新华侨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记者联袂走进福岛县厅,对佐藤雄平知事进行了专访。
灾后复兴仍面临诸多课题
《日本新华侨报》:“3·11大地震”给福岛县带来了海啸和核事故灾害的双重打击,因此灾区复兴工作也是面临着双重考验。现在灾难已经过去3年了,复兴进程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有什么课题亟待解决吗?
佐藤雄平:地震与海啸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使福岛县受到了大面积广范围的深刻影响。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至今仍有约13万5000名县民在过着各种各样的避难生活。我们要最优先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能够尽早回到家乡,过上安定的生活。为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给土壤和山林去除核污染、加快公营复兴住宅的建设等工作都要同时进行。再一个就是要尽量消除核事故给福岛县带来的负面印象,比如让农畜产品和海产品的安全性恢复信赖等。
另一方面,福岛灾区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地震问题正在社会大众心理逐渐“风化”。很多人觉得这里的人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不再需要帮助了。很多人开始轻视地震带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为此,福岛县将去年定位为“复兴加速年”,加快产业活性化,减少劳动力流失。从结果来看,除了直接的受灾地,不少业界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已经恢复到了地震前的水平,人口减少也基本停止了。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被定位为“胎动之年”,从今年秋季开始,要让灾民能入住公营复兴住宅,明年要再增加入住户数,必须像这样采取有形的可确认的形式,让复兴落到实处。
将福岛县打造成再生能源生产龙头基地
《日本新华侨报》:去年6月,您表达了废除县内全部核电站的愿望,在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将福岛县建设成为医疗福祉器械的研发生产基地,以弥补核电站废除后的产业空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未来有关能源和产业的发展计划。
佐藤雄平: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人们对核能源安全性的信赖彻底崩溃了。福岛县在结合复兴计划考虑能源政策时,将“不依靠核能源,将福岛建设成安全、安心的可持续发展地域”作为理念之一。从政策上,我们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试验区,争取不依靠核能源发电,在2040年之前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目标。现在我们正朝着目标努力。
从今年4月起,福岛县将成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并开始建设除染技术开发及环境创造中心。从这些考虑出发,我们已经向中央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要求,废除福岛县内的所有核电站。这是全体县民的民意。同时我也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能很好吸取福岛县的教训,全面地考虑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此外,为了填补核电站废除后留下的产业空白,我们计划也于今年建设医疗器械开发安全性评价中心,让福岛成为全国再生医疗福祉器械的研发生产基地,让灾民切实地感受到复兴脚步正在加快。
复兴急需恢复与中国定期航班
《日本新华侨报》:今年是福岛县与中国湖北省建立友好交往关系20周年,也是福岛县上海事务所成立10周年的日子。请您介绍一下如今与中国地方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情况。在您的能源和产业计划里,中国企业又能做些什么呢?
佐藤雄平:福岛县与中国湖北省建立友好关系已经20年了,用日本的习惯说法,就是这种关系已经“成人”了、成熟了。这20年来双方缔结了很多合约,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其中特别是武汉大学和福岛县立医科大学持续的教师和学生交流。此外,县内十个市町村都与中国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并想一直保存下去。
作为福岛县知事,每年我都会到上海访问,热衷于促进两地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在2009年,福岛县与上海市举行了经济洽谈会,吸引两地120家企业进行合作协商。那时两地之间还有定期的航班往来,正是一切蓄势待发的时候。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3·11大地震带来的核电站事故的发生,福岛和上海两地的定期航班被取消,经济往来也开始转冷。因此,我认为现在正是加强合作的机遇,应该从尽快恢复定期航班开始,恢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经济活动。
在这方面,我一直在努力。去年,我曾访问北京,将福岛县的现状和复兴计划向公众做出解释。但是,由于两国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种种问题,当时在北京我没能与政府官员举行会谈。考虑到福岛县与中国20年的友好交往,我认为恢复与上海的定期航班意义十分重大。而且,福岛县的复兴也需要这种空中往来。
《日本新华侨报》:在中日关系面临困难的今天,为了解决外交上的种种问题,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1971年中日建交之前,在您年轻的时候,也曾作为日本政界代表团成员之一访问中国,对这一点肯定有着深刻的理解。请您介绍一下当时和现在的情况。
佐藤雄平:我曾经十几次访问中国,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日中恢复邦交正常化之前,我作为日本政界代表团成员之一的访华经历。当时我们先飞到香港,再从那里进入广州后一路北上。当时的人们都穿着同样颜色的统一服装,街道上基本看不到汽车。我的印象是人们都生活得很悠闲,孩子们的眼睛都炯炯有神,很有活力。
日中两国作为亚洲邻国,自隋唐时期就出现过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往来。一直到现在,两国更应该携手并进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福岛与中国开展交流20年来,我们曾招待过很多“国际交流员”,请中国的年轻人来为我作翻译、带他们到县内的学校去访问和举办讲座等。不只是县政府,下属的十个市町村政府也在进行这种交流活动。
虽然目前日中两国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正是在这种时候,青年交流才能发挥其力量。他们背负着日中两国的未来。今后福岛县也会将这个问题与政治关系区分开来,努力加深两国青年的交流和往来。
欢迎中国观光客来到福岛县
《日本新华侨报》:加强两国人员的交流和往来,会给福岛县的观光产业带来生机,同时也是灾区复兴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这方面福岛县的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更好地吸引中国游客?
佐藤雄平:地震之后虽然有一段时期海外观光客大量减少,但现在已经基本恢复到地震前的9成左右。中国游客人数也在逐渐增多。2012年时我们曾组织过200人的访华团,在北京和上海宣传福岛县的真实信息。此外,我们还在福岛县的上海事务所参与了两国间的各种活动,也开始在中国的微博上进行推广。
去年,我们曾邀请上海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45名学生来访,在县内各处进行了参观考察,并请他们将福岛县最新、最准确的消息带回中国。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游客来到这里。
《日本新华侨报》:福岛县背山面海,有着全日本不多的广阔平原。因此福岛县民也十分注重“人与地域”的共生和共荣。您觉得福岛县民有些什么样的特质,县民性总结起来是怎么的呢?
佐藤雄平: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福岛县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每一个人都非常亲切热情,大家相互扶持守护这片地域。比如,今年冬天这里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国道4号线上的很多车辆全都被困在雪中不能动弹。但是,一群在附近临时住宅避难的居民们,自发地拿着食物和水发给这些无处可去的人们。要知道这些居民都是饭馆村的村民,是在核电站事故中受灾而不得不离开家避难的人们。在自身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还能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我真的为这种县民性所感动。
采访后记:
尽管佐藤知事对福岛县复兴的有着明确的计划和坚持的信念,但现实就是现实。事实上,震后复兴肯定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由一位知事在任期内就能完成。佐藤知事在灾难发生后的三年里,顶住了重重压力,为复兴开了一个能继续下去的头。
就像佐藤知事自己说的,福岛县的孩子们正在面向未来努力前进着,无论需要多久,无论将遇到多少困难,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20年、30年甚至50年,终将有一天,世界会对福岛县竖起大拇指道:“你们真的成功了!”
(摄影:本报记者 邢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