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高端访谈系列
 
 
 
  打印 关闭窗口
名古屋大学衷心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
——访名古屋大学校长松尾清一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5/31/2019 4:51:13 PM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辈出,其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8人。其中,著名的名古屋大学就包揽了6位。具有怎样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气氛才能够孕育和吸引如此多的世界级科学家呢?带着这个问题,日前,我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和《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前往名古屋,对名古屋大学校长松尾清一先生进行了专访。

 

自由的学风是诺奖获得者辈出的关键

《日本新华侨报》:名古屋大学拥有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是日本的学府之最。能说说您对他们的印象吗?

松尾清一:首先我介绍一下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野依良治教授。在过去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对应异构体”。就像人的左右手关系一样,具有对称结构却又无法重合。通常这样的对应异构体,“左手”能成为药,然而“右手”就是毒。在野依良治教授的研究之前,人们很难做出只有“左手”或者只有“右手”的有机化合物。野依良治教授的研究在世界上第一次向人们表明,开发催化剂可以实现“单手”的化学合成。可以说,野依良治教授的发现颠覆了人类的常识。

2008年,名古屋大学一口气出现了3位诺贝尔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下村修教授的成就是,研究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绿光的现象,并制备出了绿色荧光蛋白。这项成果在今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用作追踪蛋白质的工具。今天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了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科研方法。

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益川敏英教授和小林诚教授,在1970年成功预言了基本粒子中夸克的种类为6种。该预言在进入21世纪后才被实验证实,但两人在30年前就已经做出了基于理论的预言。

说起最近的诺贝尔获得者,是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赤崎勇教授和天野浩教授。他们开发出的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使得人类凑齐了能发出三原色光的LED,进而为人类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可谓是开启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的又一次人类照明革命。我认为这两位教授的研究,也是基础科研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日本新华侨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今天就迫不及待的想问您,为什么名古屋大学能够诺贝尔奖获得者辈出?有什么决定性条件吗?

松尾清一:名古屋大学是日本本土的原七所帝国大学中年龄最小的,1939年才建校。建校时正值二战最为激烈的阶段,没有人才也没有资金,就这样一直捱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日本战败后,名古屋大学的老师们不辞辛苦,在全日本范围寻找优秀的青年教师邀请他们加入师资队伍,大家在一起基本没有上下级关系,能够在远离学术官僚主义的自由的氛围内开展研究工作。我认为是那时奠定的自由基调和学风,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辈出的一大关键。

 

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新华侨报》:听说近年来,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慕名报考名古屋大学。您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什么期待吗?

松尾清一:2018学年名古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有1246人,几乎占据了全校留学生总数的一半。名古屋大学和中国14所顶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而我本人也是花了6年时间访问了其中的11所大学。单从科研角度来看,今天名古屋大学和各中国大学已经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了。

现在毕业于名古屋大学,且正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的杨立教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杨教授在回到中国后参加了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主持的《日中国际共同研究创新据点》项目,并和名古屋大学的未来社会创造机构的教授共同就能源与环境领域问题开展研究,共同培养着日中两国的青年研究人才。

《日本新华侨报》:中国科学家对诺贝尔奖也是充满向往,您看好中国吗?

松尾清一:2015年,我曾经在北京接受过《环球时报》的采访。那时候我也被问到了同样的问题。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今天中国政府在科技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中国科学家也已经走出国门遍布世界。他们的研究也是成果斐然,我想,中国和诺贝尔奖之间差的只有时间了。”无巧不成书,就在接受采访的那一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环球时报》发表了那篇专访后仅仅过了一两个月,我的预言就被实现了(笑)。今后,中国的诺贝尔奖一定会越来越多。

 

衷心希望习主席到名古屋大学演讲

《日本新华侨报》: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上携手发展至今,取得了诸多成果。我们能否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看到中日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也有如此紧密的合作?

松尾清一:日中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地球面临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动、能源紧缺、贫富差距、社会高龄化等诸多问题。日中两国可以开展通力合作,积极为全人类解决所面临的生存问题,赢得世界的尊重,为世界发展做贡献。我期待能够看到日中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建成这样的美好合作关系。

《日本新华侨报》:自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一直重视创新。今年6月末,习近平主席将会到日本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您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行有何期待?

松尾清一:我认为,创新最核心的还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是对源头的研究,不开展针对源泉的研究是很难实现真正的创新的。但是,仅仅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社会是无法被改变的,如何将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社会中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中国,国家的科研政策非常明确顺畅,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衔接如同流水一般自然。名古屋大学在转化基础研究成果时,采取了积极和中国科学家开展共同研究的策略,我认为这必将加快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回馈社会的速度。

我也衷心希望习近平主席访问日本的时候能够来名古屋大学做一场演讲,和野依良治教授、天野浩教授这些诺奖获得者见面交换意见,和我校的中国留学生们谈谈心,和日本学生们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的话,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掀起日中科技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