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赴日旅游
 
 
 
  打印 关闭窗口
走入日本的“中国城”,我发现了这些
 来源:日本二三事  发布时间:9/5/2019 5:21:21 PM
 

西川口,是一个很“著名”的地方,至少在日本的国人耳中,那里似乎是第二个“家乡”。曾经我在福冈待过一段时间,期间也会和许多朋友一起去中国人开的料理店特意吃“中国料理”,每当聊到哪里会有最全的中国餐厅的时候,一般都会不自觉的提到池袋北口、横滨中华街以及西川口。我曾经去过池袋北口以及横滨中华街,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到西川口看一看,很想知道为什么,在这里会形成“中国城”。不过,当我真正漫步西川口的街道,了解当地历史以后,原来才知道,这里面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故乡的食物

有的时候,吃腻了日本的“精致料理”,总是怀念国内的“炒菜”“火锅”或者乱炖,在西川口这个地方,能够看到诸如“饭店”“餐厅”一样的看板,要知道日语中可是没有这样的汉字的。在日本的网站上搜索西川口,经常会出现“被中国人占领的街道”“犯罪增加”等消极的词汇,很多日本人对于这个地方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是作为国人,走在西川街道上,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丝“国内”的气息。即便被称为“中国城”,这里的餐厅也并非全部是“中华料理”,较多的其实还是“日本餐厅”,只是中国的餐厅混杂其中,显得比较显眼而已。

在这里的店铺,多是支撑着当地居民生活的店铺,有着故乡味道的“食材店”、有着中文操作系统的“网吧”、收录了许多中文歌曲的卡拉OK……几乎国内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而横滨以及神户的中华街则不同,横滨和神户的中华街是为了“游客”而建造的,所以其中很多商品都是为了“吸引顾客”而开发的。但是西川口则不同,不需要吸引太多游客,只是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正是这点,我才说西川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

有很多来自东北的“朋友”

在西川口的中国料理中,烤羊肉串、乱炖较多,与日本人所认为的中国料理有些不同(许多日本人对于中国菜的认知还停留在“麻婆豆腐”“青椒肉丝”上)。其实在西川口的中国人大多都是来自沈阳、长春以及哈尔滨,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东北地区的国人前往日本。东北虽然曾经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只是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落后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先对于这些地方来说,东北还是较为落后的地方(只是相对于北上广来说)。这些国人为了追求“机会”而来到日本,所以东北的“日本行”依然十分人气。

他们最初大多是以“留学”的目的来到日本,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然后适应日本的文化,之后进入专门学校或者到能够接受外国人的大学中学习。其实由于日本的“少子化”,许多大学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外国人身上,因此日语较好的外国人,是有一定优势的。毕业后工作多是各种各样,有人回到了故乡在日本公司或者与日本相关的工作做起了翻译,也有人利用自己在学校所积攒的日本人脉成立了公司,当然最多的还是和日本人相同,在日本找工作,然后在日本就职。

许多人住在西川口的人多是在东京工作,但是东京租房比较贵,并且在日本电车比较发达,也没有必要让住在东京。东京站到西川口只有18公里左右,乘坐JR电车,只需要310日元(IC卡为302日元)就可以到达。西川口1LDK的房间每月只需要7万日元左右,而东京至少10万日元以上。那么问题来了,东京旁边那么多城市,为何国人偏偏选择了西川口呢?

日本的“净化大作战”

90年代末,日本流行了一个词语,叫做“NK流”。许多日本男性只是听到这个词语,就会浮想联翩。“西”在日语中的发音叫做“NISHI”,“川”的发音是“KAWA”,所以为了方便,直接称西川为“NK”。而连接东京和西川的京浜东北线也成为了晚上最为“繁华”的线路之一!因为西川口曾经是日本东京一带最为著名的“风俗街”,现在的歌舞伎一条街与当时的西川口相比,简直相差甚远。

但是在2004年的时候,日本推出了一个运动,名为“风俗净化作战”,以新宿的歌舞伎一条街开始,风俗店逐一被取缔,西川口同样也在作战范围内。2006年,日本修改了《风营法》,取缔更加严格,残留在西川口的店铺也不得不关门大吉。扫荡之后的西川口,就像“鬼城”一般,当时大楼和街道上空无一人,路灯映照着拆去看板的店铺,显得尤为冷清。填补了这些空缺店铺的,是“中国人”。因为西川口一带的名声不好,许多日本店铺都不会到这里开店,而国人则看重这里房租便宜,于是以中华料理店为开始,慢慢的许多国人也来到了西川口。

很多日本人对于西川口的印象不太好,一则是因为西川口以前确实是“纸醉金迷”的世界;二则有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确实住在这里的国人,大多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以及生意人,并非是日本网上谣言的“凶神恶煞”。

芝园团地,文化交流的见证

 

在距离西川口一站路的蕨附近,一个芝园团地(团地就类似于国内的小区,都是居民楼),在这个小区生活着大约有5000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外国人,而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几乎都是中国人。由于文化的不同,许多日本人也“怨念颇深”。比如晚上依然有人大声说话、孩子的吵闹声不止、在走廊上方自行车及其他物品、不遵守扔垃圾的规定等。喜欢热闹,或许是中国人的天性,但是日本人则有着相反的性格,多数还是喜欢静静地体会岁月安好。

不过,确实是中国人填补了西川口附近的空白,让这个街道再次变得繁华。日本的自治会也注意到了“居民分断”的情况(即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矛盾),在2015年开始了一个名为“芝园桥梁”的项目,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芝园团地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桌子”。最初项目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日本人不接受中国人,在桌子上写有很多诽谤中伤中国人的话语。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中国人的友好,于是一起拿着喷漆再次喷涂了这张桌子,并且按上了手印,盖住了那些诽谤的话语。如今这个桌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代表”,可是真正的文化差异,真的能够“盖住吗”?答案其实我并不知道,但是只要有愿意交流中日文化的人,这颗种子始终会传递下去!

结束语

少子老龄化逐渐加重的日本,未来只会越来越依赖外国劳动者。从日本的政策就可以看到,外国人未来将在日本社会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像西川口这样的地方,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不敢说西川口是外国人和日本人融合成功的案例,只是我走在西川口的街道上,体会到的是安静和祥和。最后,我想以亲身的体会告诉各位读者:如何和外国人交往?首先就是了解他们。到外国人的社区去交流,和他们吃同样的食物,体验他们的生活,然后,用你的身心去看,而不是“有色眼镜”!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