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日关系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中日两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各项事务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中日之间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十分繁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让“和平”成为中日关系新的更突出的关键词。
首先,中日两国共享灿烂的东北亚文明,共同传承东北亚文明中的和平思想。东北亚文明中,关于和平的论述很多。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对待战争问题上,都持“非战”态度,强调以礼乐治国、以德服人。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则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提倡和平相处。《孙子兵法》《司马法》等兵书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仁”“义”等思想,这些思想在日本同样广为传播。鉴真、空海、阿倍仲麻吕,中日历史上促进友好交流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中日两国人民在共通的东亚文明熏陶下,在行为举止、性格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社会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发展、科技合作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其次,应从以往的战争中汲取和平的营养,努力避免战争或摩擦发生。历史上,中日之间有过多次战争,人们对战争的记忆还十分深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也还刻骨铭心。在战争中从来都蕴藏着和平的种子。全面抗战初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说:“已经开始了的革命的战争,是这个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争的一部分。”抗战是为了和平,所以他才会得到官兵、群众的支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八宝山下创办俘虏学校教育感化日本俘虏,校训的第一条就是“和平”。当前,人们依然在反思战争带来的伤害,曾发生过大屠杀的南京成为“世界和平城市”,人们更多的是祈求和平,而不是铭记仇恨。即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时期,日本也有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呼吁反战、和平,延续了中日和平的火种。
第三,让“和平”成为新时代中日关系新的关键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长期以来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众所周知,战后日本奉行和平发展政策,在国际上树立了和平国家的形象,和平指数较高。和平发展政策在日本深入人心,给日本自身发展带来丰厚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全球的和平发展。中日关系中的“和平”因素,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人们在反思战争带来的伤害,曾发生过大屠杀的南京成为“世界和平城市”,人们更多的是祈求未来的和平,而非记住过去的仇恨。
当前国际局势波诡云谲,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影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空前提升。作为在亚洲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作为无法搬家的近邻,中日之间应进一步挖掘两国历史文化中的和平因素,推动和平交流和和平传播,让中日和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和平”成为中日关系新的更重要的关键词,为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