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侨报时事评论
 
 
 
  打印 关闭窗口
日企“撤资热”?分开哪有那么容易!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8/4/2020 5:32:59 PM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可以说冲击了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国因应新冠肺炎病毒的大面积暴发,许多产业和行业被迫停工停产,无法如约供货,影响了对外贸易,也影响了中日经济的交流。

对于这样一场罕见的、来自自然的灾害,特别是它给经济、具体地说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本来应该是进行细致观察、冷静分析、今后在增补供应链的“韧力”上下功夫,从而让中日经济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但是,日本安倍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今年4月成立的2020年度第一次补助预算中推出了一项所谓“促进供应链回国和多元化的补助制度”,借以推进与国民生产度相关比较高的日本海外企业返回日本。日本媒体将其称为“脱中化”。据了解,截止到7月28日,日本已经有87家在华企业接受了政府的补助,从中国大陆撤离。日本又有一些媒体将其炒作为“撤资热”。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目前,日本在中国有2万多家合资的、独资的以及其它形式的企业。从2万:87这样的数字来看,无论如何夸张地去讲,都称不上是一个什么“热”的。反过来,8月3日的日本《产经新闻》则以“日本企业‘脱中国’没有进展”为题,指出:“围绕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供应链混乱以及担心对华讯息外流等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日本企业撤离中国生产据点以及改变供应链的‘摆脱中国依存’的事情,并没有进展。”相反,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报告书表明,今年1月至5月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大约59亿美元(约为6200亿日元),与去年同期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

其实,早在201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向日本企业推销他所谓的“中国加一”的战略构想,也就是在中国的投资据点以外,再加上一个东盟国家的投资据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采访的一位日本企业的老板告诉我:我们到中国投资建厂,进行培训特别是与中国员工进行交流的时候,如果用日语说不通,我们就会写出汉字,这样对方很快就能够理解了。因为中日两国有共同的文化桥梁——汉字。我们到东盟其他国家投资建厂,和他们无法用日语以外的语言交流,结果是增加了人际交流成本。看起来那里的劳动力比中国便宜一些,但如果加上大量的培训费用,也就不便宜了。此外,我采访日本著名建筑器械生产商——小松建设的老板时,他告诉我:“我们在全球有12家海外企业,其中两家在中国。这12家海外企业当中,只有在中国企业生产的建筑器械可以在中国当地销售一空,其它海外企业的产品都要返回到日本销售。”

由此可见,中国今天已经不再简单地是一个“世界工厂”,更是一个“世界市场”。正如《产经新闻》指出的那样:中国巨大的“市场魅力”以及到中国以外生产据点的难以寻找,都是日本在华企业无法轻松撤离的原因。

有人建议,应该作出规定,让日本撤资企业的产品永远不能进入中国市场。我则建议:中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在优化投资环境和开拓市场规模上狠下功夫,让中国的供应链上做好“一加日本”,从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化。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