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蒋谈廿四史(96):改革应是“大合唱”而非“独角戏”
——读《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随笔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8/10/2020 11:41:10 AM
 

说到“魏世家”,《左传》上信誓凿凿把他的“创始人”视为是周文王的小儿子,但司马迁不知道从哪里掌握了“内部资料”,在《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中偏偏不用此说,硬是把他称为是“周同姓”。同姓关系与直系亲属关系,自然要差十万八千里的。这就难怪武王伐纣之后,“魏世家”的祖先一度曾经“绝封,为庶人”,其后代有的留在了中原大地,有的散布在“夷狄”区域。一直到了“春秋五霸”横行的岁月,“魏世家”的后裔毕万才出现在晋献公的面前,算是再振大业的前奏吧。果真,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了万毕,这才正式拉开“魏世家”的历史大幕。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确立了“魏世家”历史地位的晋国,在公元前403年遭到了撕心裂肺的历史痛变——“三家分晋”,而“分晋”的三家之中,居然有一家就是“魏家”。这到底是忘恩负义,还是恩将仇报,后世读者的看法也会不一样的。我不喜欢争论,也就不愿意把这个话题再讨论下去。

司马迁在本卷里面颇花气力地记述了魏文侯的锐意改革、魏惠王的穷兵黩武、魏安釐王的合纵抗秦。所有这些,在当时的为政者看,肯定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只有后世读者,才能从中品嚼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上任何改革,提出新的政策,推出新的举措,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帮助落实,或者只是敷衍的落实,这种改革都无法成功的。魏文侯懂得“贤人是礼”,深明“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的深意,启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改革者,文有翟璜、李悝,武有乐羊、吴起,让改革是“大合唱”,而不是“独角戏”。就这样,魏文侯放手让李悝领衔在魏国率先开启变法,继而重用吴起向西征战秦国,然后委任乐羊攻打中山,打败强齐,“文候由此得誉于诸侯”,魏国的霸主地位因此确立。这其中,当然还有家喻户晓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也是魏文侯善于用人的经典案例,在此无需赘言。

伴随着魏国“强起来”,继之而来的魏惠王开始用一种穷兵黩武的方式“亮肌肉”。结果是东面失败于齐国,西面丧地于秦国,魏国由盛走向衰弱。历史的轨迹从此发生了变化。这里,实际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特别对外军事政策的评价问题。这种政策在制定和内估的时候,常常会受到一些“大义”的影响,事后出现悲惨结局的时候,敢于出来承担责任的人几乎是没有的。

有人认为当年魏国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善于用人。而后来魏国之所以崩盘,是因为“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消弱至亡。”司马迁则认为这是“天方令秦平海内”,也就是说魏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发展趋势使然,或者说是一种天意。对此,我是不敢完全认同的。(2020年7月11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