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高端访谈系列
 
 
 
  打印 关闭窗口
开创中日经济交流的新模式
——访日冷代表取缔役社长、日本冷冻食品协会会长大櫛显也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12/10/2020 5:18:02 PM
 

2020年9月,我在《日本经济新闻》上看到了一位日本社长回忆自己课长时代的工作经历。他跟我一样,毕业于九州大学,1995年主动请缨,前往中国山东负责企业合并,一年里有200多天生活在当地,与完全不了解日本、也不会日语的中国员工,共同成就了日冷公司在中国的事业,也推进了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

在日本年轻人不肯外出看世界成为媒体“老生常谈”的今天,日冷公司社长大櫛显也的经历,能带给人很多的思考,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中国的一份深深的感情。

为日本创建冷链物流的商业模式

蒋丰:据我了解,日本冷冻事业的历史开始于1920年。到1987年,微波炉在日本家庭里的普及率超过了50%,冷冻食品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日冷公司在冷冻食品以及冷链物流领域,都是日本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您在就任社长后,更是提出了一个利益增长可以持续百年的目标。日冷公司能够保障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大櫛显也:从规模来看,冷冻食品在食品市场里占据优势,它需要有保障特殊的冷冻温度,需要精选高品质的原材料,从BtoC到BtoB,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展产品研发、企划,再做出产品推向市场。

产品推出后,工厂也要能保证供应,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客人的手里。在这样一条产业链里,涉及到的每个领域都不可或缺,都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而这种产业模式,就是日冷公司经过75年的努力,在日本构筑、完善起来的。75年间,我们的客户基础非常深厚。

因为有经验、有客户基础,还有完善的产业链,从上流到下流,各个环节都能够与其他公司对接,开拓新的项目。我认为,这大概是日冷公司能够胜出其他企业的优势所在吧。

在中国成功的关键是与现地企业的合作

蒋丰: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也为之改变,不得不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减少跟亲戚朋友聚会的次数等等。即便疫情得到克服,相信也很难再变回从前,这对所有跟餐饮相关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长远的课题。日冷公司是否已经有了方向转变,未来有哪些布局调整?

大櫛显也:冷冻食品是日本民众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种使命感。这次的疫情的确让大家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出现了大转弯,而且是非常快速地大转弯。

日冷公司也考虑到,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会回到从前,不过新方式的出现,就会带来新需求、新市场,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出满足消费者最新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是今后的关键。

日本从2008年开始,人口开始走下坡路,预计在2050年到2060年将减至1亿人以下,尽管我们冷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人口的持续性减少不能忽视,今后国内的需求势必下滑。但另一方面,全球人口在未来的3、40年间,将从70亿走向90亿,所以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中国,我去中国赴任的时候,中国有10多亿人口,如今是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且是在不断地发展、变革,让产业有很多尝试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

今后,美国、中国、欧洲这三大市场都是我们发展的重点,三个市场各有不同的定位。欧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国是不断变化中的市场,美国则正在步入新台阶的市场,出现了人造肉等。所以,我们的技术和认知也需要不断提升,才能提高竞争力。

在中国,我们最为看重的是与现地企业的信赖关系。从前我们以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但通过实践,我们明白了与现地企业相互合作彼此信赖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扎根于中国。

在中国可以做成在日本做不了的事情

蒋丰:是的,我通过《日本经济新闻》了解到,您在1995年就前往中国开拓市场,当时只去了两个日本人,就完成了企业合并、产品研发、产品出口,如今日冷公司在中国的山东、上海等地都发展了冷冻鲜货、低温物流、生物科技等业务,回顾在中国的这些年,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年轻人不爱外出看世界,已经成为日本媒体多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中国工作的经历,给您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大櫛显也:上海日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一开始是生产出口到日本的饺子、洋白菜卷,很受欢迎,但由于成本的逐渐上涨,到2010年便不再发挥生产据点的作用。此后,我们与上海本地的企业合作,在生产的同时,将重心放在产品研发和营销上。山东日冷食品有限公司是在1993年,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合并成立的,所以1995年到2000年,是我们在中国的起步期,当时真的很辛苦,我一年里有200多天在中国生活,断断续续加起来有7年的时间。

在过去了25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饮食习惯为例,1995年前后还比较保守,比较固定,不太能接受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食品。但最近这几年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消费的食品种类丰富多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而且非常重视食品安全。

刚到中国那两年,我个人感受最深、最难忘的,是努力与中国员工打成一片的过程。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卫生习惯、工作方式都大不一样,所以要从最基础的开始指导。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中国的年轻人求知欲旺盛,一有空就来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就一次次从日本买教材、买说明书带过去,晚上在食堂开课讲授日语,引进卡拉ok,一起学习、吃饭、唱歌,大家就好像海绵一样,努力吸收学习,在我还得依靠翻译的时候,大家就可以用日语跟我谈工作、谈设备了。

尽管大家的历史观、价值观不尽相同,但是相互认可、相互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有一些在日本怎么想都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但在中国,由于大家把自己的能力、人脉、所有可利用的一切都动员起来,所以不仅能够达成,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成。我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刺激的7年时间。

日本是一个岛国,如果满足于此,难免会有井底之蛙不知大海的感觉。而我是30岁刚出头的时候去的中国,这对我此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帮助我能够与跟自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一起共事,开创新的天地。我跟人接触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对方是哪国人、哪个城市的人,这根本就不重要。

采访后记:

采访结束后,大櫛社长的许多话语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他是新时代中日经济交流的开拓者,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开创中日合资企业的新模式。他在让中国企业以及员工接受日本的同时,也让日本冷冻食品企业在中国获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企业如果想在海外有进一步的发展,不是要“脱中国”,而是要“抱中国”。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