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看看你在日本进入的是“黑色企业”吗?
作者:王鹏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27/2021 8:17:02 AM
 

长期以来,日本人一向以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凡事以工作优先闻名于世。曾几何时,日本职场上普遍存在的过度劳动,甚至成为了一种“光荣”。

员工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清晨离上班还有一两个小时,员工便早早来到公司埋头苦干,到了下班时间也不下班。夜晚9、10点走在日本大街上,依然可以看到各个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好不热闹。而日本人最常使用的通勤工具——电车,除了早上的上班高峰外,最为拥挤、紧贴的人潮再加上整个车厢汗臭味的“晚高峰,”一般都在晚上10点以后。

可以说,日本人每天的上下班都是一次“修行”。针对本民族这种工作狂态,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专门创造了“社畜”这一自嘲式词语,用来形容在公司顺从完成自己分内事外还要做各种其他工作,被公司当成牲畜一样压榨,像奴隶一样日复一日地工作着的员工。

然而,就在有些企业家号召中国劳动者学习日本人这种“工作精神”的同时,日本社会却正在承受鼓吹过度劳动带来的苦果。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日本不仅出现了“非正式员工”超过劳动者总数四成的畸形状况,日本企业还浮现出典型的“企业病”。无节制的加班不仅没有提高企业总体效益,反而大幅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造成人浮于事,内卷深重,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直线下滑。

幸运的是,相比老一辈只顾工作不顾生活,日本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一阵工作方式的改革之风正在席卷全日本,并逐渐成为主流。现在在日本,盛行“黑色企业”和“白色企业”一说。“黑色企业”是指996、007等无限剥削员工的企业,主要特征是让员工拼命加班加点劳动,不支付加班费,而且公司会对员工不断加压,在精神上折磨人。

而“白色企业”则为“黑色企业”的反义词,指那些福利待遇好,加班少,薪资高,职场氛围好的公司。如今的日本,一家公司是否为“白色企业”,变成了越来越多日本人决定入职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而一家公司一旦被日本社会贴上了“黑色企业”标签,大家就会对它避而远之。后果是企业招不上足够的人才,恶劣的工作环境令现有离职率愈来愈高,企业很快陷入经营困境。

最近,日本著名的餐饮连锁集团——“和民”遭媒体曝光,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20年10月2日,一位在“和民”担任外卖营业所所长,现处于停职状态的女士在东京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讲述了自己在“和民”的遭遇。由于公司人手不够,该女士从今年开始同时担任两个营业所的所长,工作量剧增。尤其是进入6月后,由于手下的送货员持续辞职,她除了负责日常的检货管理业务外,还得代替辞职的送货员去送货。从6月下旬开始,她昼夜不分地连续工作27天,回家也是洗一下澡然后立刻返回营业所继续工作,一个月的加班时间居然达到了175个小时。

即使处于这种状态,上司不仅没有想到要为她减少工作量,反而怒骂因为她是女性,能力不足。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该女士最终精神与身体同时出现问题,如今处于停职状态。而“和民”集团此前也曾出现过员工过劳死的丑闻,因此被列为日本社会的反面典型,遭到各界厌恶。

虽然10年前绝大多数的日本公司都“偏黑”,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及企业形象,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员工加班时间,鼓励员工多休假,以此来“洗白”自己。

确实,一家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得懂得与时俱进,顺风而行。在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生活价值的当今时代,相比强迫员工不停加班而产生负效应,一家企业应该学会给予员工更多休息,思考时间。这样员工才会自主提高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可喜的是,现在的日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不再甘心被无情剥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对自身管理方式进行反省、改革,政府和媒体也对企业加大了员工劳动时间的监管力度。希望日本这场改革之风,能够可以吹的更猛烈一些,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新认识和新改变。(本文作者系教授加集团CEO王鹏)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