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侨报时事评论
 
 
 
  打印 关闭窗口
【评论】三问《产经新闻》,妄议炒作“南海仲裁”究竟为何?
作者:李杨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7/17/2021 12:32:37 PM
 

 

日本《产经新闻》7月15日发表社论,就“南海仲裁案”5周年大肆妄议称,“中国无视仲裁,现在正强化对南海的实际控制”等。5年前的所谓“南海仲裁案”枉法裁判,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存在严重谬误,所作的裁决也是非法且无效的,而《产经新闻》却罔顾事实真相、恶意炒冷饭,这不仅是在误导日本民众的认知与判断,而且也是在拉低其自身作为一家大众媒体的公信力,使其沦为不入流的小报。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年前的汉朝,当时一本叫作《异物志》的书中就提到“涨海崎头”,其中的“涨海”指的就是“南海”,而“崎头”则意为“南海中的岩石、珊瑚礁和岛屿”。因此,这证明了至少在汉朝,中国人就曾到过南海,并从那时起在南海海域从事捕鱼或航海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行使对南海的主权。鉴于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一步步形成的,中国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所以2016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不过是美国和菲律宾操弄下一场试图否定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闹剧。然而,《产经新闻》不仅没有理解“南海仲裁案”的荒唐本质,而且还在5年的今天再度发表类似的荒诞观点,这不得不令人质疑《产经新闻》的实际业务能力究竟几何?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势趋之向好。自“南海仲裁案”5年以来,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南海当事国有效管控海上矛盾分歧,稳步开展涉海对华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和东盟国家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保持密切沟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之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逆势上扬,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还顺利达成,这不仅表明中国与东盟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也反映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并没有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绊脚石。正是基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协作、双边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才使得南海形势不断向好,没有受到某些域外势力的挑拨离间,而且作为当年“南海仲裁案”当事国的菲律宾的总统杜特尔特日前更是强调“南海仲裁案”是废纸一张。《产经新闻》无视南海现状不断趋稳的客观事实,反而大肆抹黑炒作,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何?

个别域外国家搅局插手,无助于南海问题的真正解决。回顾“南海仲裁案”的5年,一个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个别域外国家的干涉,往往使得本已趋于平静的南海问题再起波澜。与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友好谈判方式解决南海问题不同,美国动辄派大规模先进舰机到南海搞军事侦察、演习,非法闯入中国领海领空及岛礁邻近海空域。今年以来,美国对华海空抵近侦察近2000次,针对中国的大规模海上军演超过20次。美国还滥用带有冷战色彩的双边军事协议,对中国威胁使用武力,暴露出赤裸裸的强权逻辑和霸权行径。此外,与美国一样均为南海域外国家的日本,近几年来也反复在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挑拨中国与南海当事国的关系。究竟是谁在南海搞“胁迫和恐吓”,又是谁在“威胁航行自由与安全”,《产经新闻》难道真的看不明白吗?

《产经新闻》作为日本的一家新闻机构,自然有权评论任何新闻事件。但新闻评论的基础是忠于新闻客观事实,而如果连新闻事实本身都有问题,那么新闻评论又有什么意义?在南海问题上,不论是历史和法理依据,还是不断趋稳的客观现实都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奉劝《产经新闻》能坚守职业操守,不要为了“黑”而“黑”,否则只会自取其辱,不断拉低自身的公信力。(作者为青年国际问题学者)■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