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在日本,时下正悄然兴起一股“脱”潮流。
细看日本零售业,罗森、全家、永旺等品牌便利店,以东京地区为据点,开始不再提供塑料类吸管、汤匙、搅拌棒。或直接改为木制纸制,或减少塑料使用量,比如镂空结构。这种“脱塑料”理念推而广之到日本餐饮和酒店业,甚至包括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在内,塑料吸管等都将走进历史。
无独有偶,受累于新冠疫情蔓延,持续数月的全球半导体产能荒并未扭转。据了解,知名企业日本显示器公司正在创新传感器技术,试图摆脱过于依赖液晶面板的困局。同时,日本企业正在新兴医疗和汽车领域,推出无屏操作的“非触摸”显示屏,满足医院挂号、汽车导航等高频需求。不久的将来,就要迎来“脱手机”时代。
新冠疫情不仅倒逼经济创新,也在改变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离开东京”,“移居郊外选绿色住宅”,这种与东京城“脱粉”,在年轻群体中凸显。自上世纪经济泡沫时代以来,重新燃起的“脱东京”趋势,单单是疫情波及通勤成本,房价攀升之下的短暂现象,还是会演变为常态,尚待观察。毕竟,来自日本总务省的居民基本台账人口移动数据显示,2020年净迁入东京不足8000人,却有高达41万人“脱东京”,去到静冈、山梨、长野等的周边县城。
做减法的“脱塑料”也好,新玩法的“脱手机”也罢,毫无疑问都是一种商业选择。与内在人口流动的“脱东京”趋势相比,可能还算是一种外部“脱”,是以《京都议定书》为代表的全球化“脱碳”大潮里的日本现象。这里面既有环保治理的驱动,也有疫情带给日本经济的冲击,还有带给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反思。只是在这个罕见的东京奥运年里,“脱”潮流与“奥林匹克景气现象”相比,总有些跑调。
回首1964年东京奥运会,为致力重塑战后国际形象,东京利用美国辛科姆3号卫星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全球直播,包括液晶面板在内的日本电子产业称霸全球。今天,日本企业却着手“脱”屏,向非触摸屏领域掘金;1960年代,东京废除“不准修建超过31米高层建筑”一纸规定,大兴土木迎接房地产业的春天。今天,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际大都市里,有些人主动选择抑或迫于生活,却爱坐飞速的新干线,去体验郊外低矮安静的乡村住宅。
没错,延续1964,复制昭和时代,一直是日本社会的普遍期待。然而,与政界扯大旗大喊奥运口号相比,日本企业界、民众反而显示出特有的务实和精益创新。也许疲于应对新冠疫情,加上少子化老龄化持续加剧、数字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叠加,当圣火落幕,疫情致使社会脱序,加剧心理落差,他们便有所觉醒,要摆脱奥运魔咒,告别1964幻想。
有人还把1964年看作东京的“国际化元年”,从这个意义上说,眼下日本社会兴起的这股“脱”潮流,反其道而行之,的确折射出后奥运时代一些新动向,颇为值得关注。(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