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生活着两类人,一类是日本人,一类是外国人。前者当然是基于日本国籍,后者靠的是“在留资格”。
在留资格是外国人踏入日本领土所必要的身份资格,目前日本在留资格的种类已经多达29种,大致可以分为:①基于身份的在留资格,如定住者、永住者、日本人配偶;②基于工作的在留资格,如高度人才、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等;③基于特定活动的在留资格,如护理、建筑、造船等;④基于技能实习的在留资格,以及⑤资格外活动的在留资格,如留学生、家族滞在等。每一种在留资格都对应着严格的申请条件以及有效期限,不论是延长还是变更,都有严格的手续流程。因此,就日本在留资格来说,从无到有固然是来之不易,一旦拥有也并非高枕无忧。
在留资格既是身份的证明,也是法律的保障,对于在日外国人来说,持有象征这一资格的“在留卡”,无疑是金钟罩护体。也正是因为在留卡的含金量和重要性,很多未能合法持有的人对此趋之若鹜,甚至不惜违反法律铤而走险,伪造事件屡屡发生。这些案件,既涉及当事者的外国人,也牵扯协助的日本人,影响力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2021年12月14日,日本媒体一则报道在华人圈里引发热烈讨论——日本行政书士与中国助理因联手帮助数十名中国申请者造假,如今双双被日本警方逮捕。这起尴尬的“日中合作”不仅没有体现国际友好,反倒将在日中国人群体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被逮捕的行政书士叫石川和仁(61岁),其中国籍助手温某(31岁),二人于2020年4月曾替一名住在埼玉县的餐饮店从业者周某(23岁)代为办理日本的经营管理签证。但彼时持有留学签证的周某并没有实际的投资意向和经营实力,只是因为留学生签证即将到期,为了能够继续留在日本联络到了石川和仁所在的行政书士事务所。
行政书士石川和仁和助手温某,在明知周某的真实意图情况下,不仅没有根据日本法律对其劝阻,反而知法犯法,将留学生身份的周某包装成零售业的经营者,伪造相关材料向如果管理局递交了签证的变更申请。同年6月25日,周某取得了经营管理签证。
周某并非个案,事实上,自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石川和仁等人通过同样的伪造手段,为滞留日本的80余名中国留学生变更了在留资格,以此获取了至少4500万日元的不法报酬。
日本警视厅组织犯罪对策1课以涉嫌违反《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 》为由,将石川和仁、温某及周某逮捕。目前三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如果说这起案件是通过虚假手段获得真实资格,那么下面这起案件干脆就是直接伪造在留卡。
居住在大阪府门真市的无业人员孟某(32岁)是名中国人,其涉嫌在2021年11月伪造了一名古屋市的越南籍女性的在留卡,同样因为违反《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 》而于12月8日被逮捕。与该案相关的是一名已经被起诉的中国籍被告孔某(25岁)。2021年11月16日,警方在孔某的住宅里发现了伪造的越南籍女性在留卡,以及大量的用于印刷的空卡。日本警方认为孔某的住宅是大规模伪造的据点,以此进一步调查涉案的其他外国人。如今作为同伙的孟某落网,无疑为日本警方全面侦破伪造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接连爆发的中国人涉嫌伪造在留资格案件,尽管不能代表所有在日华人的形象,但无疑会间接影响中国人申请日本在留资格的可信度。事实上,日本各地的入国管理局对于在留资格申请资料的审核已经日趋严格。例如,关于大学毕业证明书一项,之前申请人只要提交毕业证和学位证即可,现在就必须要提交CHSI中国高等教育学生网的官方证明,原因就是近年发生了多起伪造虚假学历的事件。
每一起违法伪造案件的发生,都会促使日本入国管理局加强对签证申请的严格审核,也必然会导致审查期限的延长和资格许可数量的缩紧,这对于“后来者”来说,显然带来了很多不方便。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之,“前人违法,后人遭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