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本报特稿】从革命时期的历程看中国共青团的初心和使命
——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
作者:郗杰英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26/2022 12:56:08 PM
 

1922至2022年,中国共青团已走过百年历程。其间,名称虽从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抗战时期改造为“青救会”等抗日青年组织、1957年又改回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名称,但她的光荣传统一直未变,即举红旗、跟党走。回望百年来特别是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跟随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奋斗与辉煌之路,让人们感慨万千又愈加明晰: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党创建团、领导团,如影随形,组织相连,传统相通,共葆初心,共担使命。在许多需要冲锋在前的场合,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并肩同行的。共青团始终紧跟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振兴和中国人民的福祉不懈地英勇奋斗。

伟大的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中国共青团也呱呱落地。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于8月、10月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同时,陈独秀提出,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共的后备军或者是共产主义预备学校。随即,陈独秀和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派出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时年21岁),同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凤、袁振英、叶天底,于1920年8月22日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担任书记。团的机关设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后,马上开始筹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青年团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张国焘、刘仁静、缪伯英、黄日葵、朱务善、罗章龙等40人,高君宇被选为书记。1921年元旦,北京青年团在长辛店建立了固定据点——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此外,1920年,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和李大钊、陈独秀的亲自安排下,党的早期成员张太雷等创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董必武、陈潭秋等创建了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毛泽东等创建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谭平山等创建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问题,并决定将其作为党的预备学校,吸收优秀团员入党。会后,许多党员被派去加强团的工作。由于党的重视和领导,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已经恢复和建立的地方团组织有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天津、南京、保定、唐山、太原、杭州、塘沽、安庆、潮州、佛山、新会、肇庆、梧州等18处,全国团员达5000多人。

在党的直接领导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隆重召开。到会代表25人,代表全国15个地方团组织的5000多名团员。张太雷主持开幕式,中共中央局领导人陈独秀作了《马克思的两大精神》的讲演。陈独秀在讲演中阐述了马克思实际研究和实际活动两大精神,他特别指出“我望青年同志们,宁可以少研究点马克思的学说,不可不多干马克思革命的运动!青年们尤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诸君,须发挥马克思实际活动的精神,把马克思学说当做社会革命的原动力,不要把马克思学说当做老先生、大少爷、太太、小姐的消遣品”。大会通过了团纲、团章等六个决议案,选举高君宇(高尚德)、施存统(方国昌)、张太雷(张椿年)、蔡和森、俞秀松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方国昌)被推选为书记。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通过的纲领确定它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设“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大会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团纲同时指出,“青年团成立的目的,一是改善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二是培养青年的革命精神。”

从以上史实和文献可以看到:一是中国共产党是目标明确、目光远大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就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筹建和领导青年组织,发挥青年作用,擘画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二是团同党的奋斗目标一致,都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青年团在为党的目标奋斗的同时,要代表好和维护好青年利益。这就是党和团的共同初心和使命;三是明确共青团的职能,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学习革命精神的学校,是青年利益的代表。在此后的长期发展中,共青团的职能虽随形势变化有所丰富,但基本职能没有改变。

在陈独秀着手创建青年团时,有一个细节。1920年初夏,上海老渔阳里。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十几个人正全神贯注地在此开会,商量准备成立中国共产党,讨论中国共产党纲领的提纲。当提到用劳工专政和生产合作的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时,有人打起了退堂鼓,不愿意参加共产党。在此关键时刻,俞秀松站出来,明确表明自己赞成中国共产党用劳工专政的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主持会议的陈独秀很赞许俞秀松旗帜鲜明的态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欣喜地在俞秀松身上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锐气。此后,陈独秀等人着手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时,特别委派上海发起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负责这项工作。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即在团的机关设立“外国语学社”,组织学员学习外语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此后,这些学员中有不少人赴俄国学习,其中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先后成为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重要领导人。

邓中夏等人在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外,还创办了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劳动音》通俗刊物,传播革命道理,广泛发动群众,在北京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深入工厂创办工人补习学校,还在各类学校发动学生开展反对旧制度、旧教育的斗争。大革命时期,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斗争,始终冲锋在前。那时进入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日后大多成为红色军队的高级将领。共产党人叶挺等领导的北伐第四军独立团,成员大多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不怕牺牲,勇猛战斗,所向披靡,被誉为“铁军”。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又是一批不屈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军人,在周恩来等率领下,于南昌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中国第一支革命军队;随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同朱德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军会合,深入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了武装部队“少共(共青团)国际师”奔赴战场后,进行了几十次战斗,仗打得残酷壮烈。持续一年多的激烈战斗,部队伤亡严重,由成立时的八九千人锐减至不到三千人,大批年轻的指战员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师长吴高群牺牲时只有23岁,临危受命的政委萧华只有17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中年轻的共产党员和其他抗日组织中的青少年,在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衔国恨家仇,不怕牺牲,奋勇抗敌,涌现了一大批抗日英雄。仅我党领导下的儿童团中,就有英勇牺牲的王朴、王二小、李爱民等烈士,他们牺牲时还是十三四岁的孩子。

在解放战争中,无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战场上、在国统区、在不同的战线,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宝贵的青春与生命。

回望革命年代共青团的苦难辉煌,深刻启示我们: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的宗旨为宗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就是共青团永不改变的初心和使命。(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