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桑是一名大学生,非常认真的一个人。
在没来咨询室前,她已经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描述给我看。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身上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
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只要有男生出现,就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她极少去社交场合,也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还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也用理智说服自己,或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
今天到了咨询室,她便直接告诉我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急切地问我:“老师,请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我跟她说,不着急,今天你来这里了,我会帮助你一起去克服。
我让她回顾了一下她所经历过的不愉快的事件,然后分析了一下她性格形成的过程,想帮助她找出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
在我的耐心开导下,林桑回忆说:“我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新做题,我不乐意,父亲就怒气冲天地将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还流了血,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怕。”
父母很正统,家教很严,对她的禁忌也很多,还不准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林桑基本很少在外玩耍,也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就会很反感。说到不愉快的经历,林桑还说:“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就此消失。”
大一时有位同学家境不好,林桑经常主动帮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的自尊。她不但不把林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她、指责她、刁难她。故意当着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并孤立她。
这件事让她既委曲又难过。她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和那位同学还发生了冲突。从那之后,林桑不知不觉地就怕和人接触了,也愈来愈害羞了。
我不评判的倾听着这些,得到了林桑的充分信任,她可以把内心压抑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这能让她内心平静下来,并开始理性面对自己的问题。
林桑的问题需要让她领悟到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产生的一些因素:
1,童年时候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影响心理健康。
2,在与同学相处中感到“好心未得好报”,反被误解,恶意相待,于是委屈、怨恨、愤激,又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那位同学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导致她产生了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敌意、回避发展为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戒备心和回避反应)。
3,正值青春期的她,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已经内化了的有关两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地使她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她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
4,当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已该怎样怎样,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她越感到“不自然”,头脑中就越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了她的自我感觉恶化。
如此恶性循环,“症状”便日益严重了。
她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回避同性害怕男生外,还那么怕老师的缘故。
不过,她勇敢的走进了心理室,开启了她的改变之旅。
以上内容来自启慧教育心理咨询室真言真语专栏。
如果本期内容对您有帮助的话,希望大家多多留言反馈,我们后续可以安排更多类似的话题。
如果想要一对一咨询,请单独联系,每周三我们将开通热线服务。
手机:08035996252
微信:zhenzhenma423
Email:shinshinma423@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