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巨额基金遇冷,日本大学给钱不会花
作者:胡玮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5/23/2022 1:02:48 PM
 

经过数月的酝酿推进,日本大学基金相关法案于2022年5月18日获得众议院支持通过,标志着这项计划筹资10万亿日元的巨额基金,正式开始影响未来多年的日本教育走向。

不过,与公众期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家日本媒体对此并不看好,怀疑声浪挺高,泼冷水的也不少。包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在内,纷纷表示一定的怀疑和担忧。他们要么担心这种从美国引进的大学发展模式水土不服,要么干脆认为日美教育体系不同,原本就缺少强有力的研究型大学的日本,誓要走出一条领先世界的发展研究型大学的道路,显得有些自不量力。日本人又一次展现出他们谨慎且过于悲观的传统。

撇开主观因素不谈,从大学基金的运作模式,到日本教育现状,再到社会国民文化,细细分析一番不难发现,这项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在未来的确会充满变数。

首先,日本大学基金参照的是美国SBIR制度和大学投资基金模式,运作起来势必面临外来和尚难念经的问题。基金运作的基本脉络现在已经比较清晰,由日本内阁府牵头顶层设计,交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管理,推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担任主席,再从外部招募首席投资官等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样一来,难免让人担心,政府层与市场派的理念能否兼容?出现分歧时,遵从专业投资意见还是官僚做派占据上风?

日本内阁府官员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坦承,日本大学缺少投资的文化,对于通过花钱来赚钱的理念,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日本学术界历来提倡平等高于一切,所以他们担忧大学财务结构面临重组,头部大学吞噬优质资源,阻碍多样性和创新精神。加上日本并无同类大规模的基金项目经验,使得外部招募困难重重。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披露,作为全球最大捐赠基金之一,日本大学基金推出数月只吸引一名职业经理人,就是首席投资官本人,着实令人尴尬。

其次,困扰大学基金最大的问题还是钱,包括筹钱、赚钱、花钱和要钱,一切向“钱”看,让教育界难免有点慌。虽然日本政府承诺在2021年内拿出45000亿日元投资本金,未来将尽快达成10万亿日元规模。同时,争取不低于3%的年投资回报率,所得收益用于加快大学研究创新和学术成果转化。

且不论基金的使用方式,哪怕筹集足够的钱,基于全球疫情深度波及的状况,实现3%的年回报率就相当困难。即便如此,从大学角度来说,要钱并不容易。申请科研资金,自然需要规范的条件。哪怕拿到钱,学校还要有相应的组织运作,保障资金合理使用。

至于谈到花钱,就更难了。和哈佛、斯坦福这些美国私立大学动辄数百亿美元的基金盘子相比,东京大学好京都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科研经费也不足二十亿美金,更甭提其他大学院校。大项目少,机制不够灵活,习惯于精打细算,现在突然要多花钱、多赚钱,对日本的大学院校来说,可谓是幸福的烦恼。

最后,处在东亚文化圈里的日本,向来不崇尚金融教育。稳健的储蓄好过有风险的投资,攒钱的意识高于赚钱的意识,成为国民的主流观念,这就造成经济学上的投资者基础不足。

如果翻开诺贝尔奖者名单会发现,在迄今为止的27位有日本背景的获奖者中,有8名物理诺奖和7名化学诺奖,经济学诺奖还未打破零的记录。来自日本交易所新近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1.95万亿日元的日本家庭资产里,现金和存款占比超过一半,而股票类投资不足15%,远低于第二位的保险和年金。

再回到大学基金的话题上,它的成功与否,或许要取决于日本有多少敢于冒险、创新金融的教育信徒。(作者系青年国际教育学者)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