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侨报时事评论
 
 
 
  打印 关闭窗口
华侨华人应为中日友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李杨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6/9/2022 4:51:20 PM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而言,均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间节点共同庆祝两国恢复邦交显然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然而,受一些日本政客反复聒噪“中国威胁论”,以及美国采取遏华战略部署的影响,导致中日两国政府尚未举行政府间的庆祝活动。同时,受新冠疫情以及中日两国出入境政策的影响,两国民众又无法在这样特殊的年份相对自由地前往对方国家,共同庆祝。在此背景下,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在日本的华侨华人无疑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增进特殊情况下的中日友好扮演更为特殊的角色。

首先,老一辈华侨华人应积极传递中日友好正能量。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有不少华侨华人于上世纪80年代前往日本留学、工作,并最终定居在日本。尽管他们很多人年事已高,但因在日本的生活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他们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日“蜜月期”,所以他们与日本社会各界的很多友华、知华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比如,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长汪先恩今年1月接受《日本华侨报》采访的时候,就曾深情回忆道,他本人作为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在金泽深造期间,一位日本老妇人曾经照顾过他,帮他细致的准备餐食,临别时,就仿佛自己的母亲一般,把煮好的热乎乎鸡蛋等食品包好放入他的行囊中。汪先恩表示,“这种恩情是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当前中日民间友好遭遇逆境的时候,老一辈华侨华人更应继续发挥余热,夯实中日民间友好的基石,因为中日的民间友好基石恰恰是这一代人所共同创造的。

其次,处于壮年的华侨华人应成中日友好的润滑剂。在日本生活工作的壮年华侨华人,他们往往能够用娴熟地使用日语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同时又对中日两国的国情和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也就意味着,壮年华侨华人完全可以用日本人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来阐述和介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和日本的根本差异是什么、根本差距又是什么,由此有助于减少和削弱日本民众对中国存在的误解与偏见,促使日本民众了解一个“媒体报道”之外的真实中国形象。

日本吉林总商会会长庄旭此前接受《日本华侨报》采访时就曾呼吁,“既然是搬不走的邻居,那么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就不会也不应该止步,而是世世代代的维护。在日华侨华人同时谙熟中日两国国情和文化,是巩固和促进中日两国友谊的润滑剂,应该具备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的觉悟。”

最后,青年华侨华人应积极推动日本年轻一代对中国的好感与好奇。笔者此前曾在日本留学多年,但通过与很多日本年轻人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且相较于韩国、美国,日本年轻人对中国也缺乏好奇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承载着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两国年轻人若缺乏对彼此国家的好感,也就难从前辈先贤手中接过中日世代友好的接力棒。因此,目前在日本中学、大学就读的年轻一代华侨华人完全应该成为推进日本年轻人对华好感与好奇的主力,通过年轻人的方式建立彼此的友谊,进而为中日关系的未来不断贡献稳定力量。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夏杨此前接受《日本华侨报》采访时就表示,日本年轻人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将对中日友好形成强大助推力。因此,学友会也一直在将中国的新锐明星、最新电影、热门电视剧以及最近势头强劲的“国漫”介绍给日本同学,让日本同学能够通过这些最前沿的中国优质文化内容,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消除对中国的误解。

身为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处,华侨华人身上都镌刻着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血液里流淌着鲜活的中华文化基因。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50周年之际,期待广大华侨华人能在特殊时期肩负起特殊的责任,继续为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系青年国际关系学者)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