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赴日旅游
 
 
 
  打印 关闭窗口
明石城七拼八凑留下的历史之谜
作者:翁道逵 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9/15/2022 1:47:01 PM
 

2022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我们乘坐西日本旅客铁道公司的神户线列车,在初建于1888年(明治21年)的明石车站下车。我们顾不上看那欢畅地鸣笛而去的蓝白相间的列车,而是兴致勃勃地在“两面四线”并不宽敞的站台上,向北观望那可以尽收眼底的明石城。

突然间,我们感到,至少,在有些事情上,日本人的智慧是比较贫乏的。因为在日本,除了眼前这座位于兵库县明石市明石公园的明石城以外,在兵库县明石市新明町还有一座名叫“船上城”的古城,它的别名也叫“明石城”。此外,在兵库县神户市西区,有一座名叫“枝吉城”的古城,别名也叫“明石城”。2004年,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娱乐节目中,有一个完全虚构出来的“台场明石城”。如此众多的“明石城”,肯定是会“撞车”的。因此,谈到明石城的时候,日本人不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重名的明石城,而是常常说“暧昧的明石城”,其意是问你究竟在谈哪个明石城。相比之下,反而是眼前我们要去的这座明石城显得更加浪漫具有风情,它的别名叫“喜春城”、“锦江城”。

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这座“明石城”的名字起源何处,不敢确认它是不是从中国古诗词中多处可见的“明石”中选取出来的。但是,我们知道,明石城兴建于日本江户时代的1619年(元和5年),那正是一个中国儒学在日本兴盛的年代。而明石城第一代城主小笠原忠真,则不仅是封建领主——大名,还是一位茶人。在那个年代,没有深厚中国古代文化素养的人,在日本是不可能成为“茶人”的。

明石公园的正面,有一座桥,名叫“太鼓桥”。长约20米,宽约5.5米,两旁还有木栏。再往前走,有被称为“定之门”的高丽门。为什么被称为“高丽门”?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谜。是因为建筑工艺上选择了来自朝鲜的工艺?还是在军事战略上考虑到了作为对手的朝鲜?现在,都没有答案。值得多说一句的是,在中国人看来,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日本版”,却不知日本文化里面也吸收了许多朝鲜文化。如果把中国文化看作是“日本文化之母”的话,朝鲜文化至少可以做“日本文化的兄长”的。

离开“太鼓桥”后拐一个弯,就可以看见名为“能之门”的橹门,也就是配有射击口的城门。这里面摆放着可以报时的大鼓(日本称为“太鼓”),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北京、南京、西安那些千年古都皆有的鼓楼和钟楼。中国古代讲究“朝钟暮鼓”,日本则是“惟鼓缺钟”了。当然,有人会说日本古代的钟,大多悬挂在寺院里面。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再谈。

明石城的东南端,有一个夺人眼球的被称为“三重橹”的三层角楼。据说,这是从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废除的京都附近的伏见城迁移过来的。因为明石城没有可以瞭望守护的天守阁,就只有靠这种“三重橹”的角楼来望风报信了。如果此说是真,那当时日本的运输会是何等能力呢?!

虽然明石城没有天守阁,但还是有“天守台”的。奇怪,为什么没有天守阁呢?第一种说法是,兴建于和平时代——德川幕府时代的明石城,不需要用天守阁来守卫城堡了;第二种说法是,如果兴建了天守阁,反而会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因此就没有兴建;第三种说法是,兴建明石城时,城主已经负债累累了,没有财力兴建天守阁了;第四种说法是,因为明石城四周都兴建了“橹”——角楼,足以守卫这座城,因此没有必要兴建天守阁了。对于滨田昭生在《明石城》(东洋出版株式会社出版,2022年5月第一版)列举出来的四种说法,我们还是比较相信“罗锅子上山——前(钱)紧”这个理由的。

同样是据说,这里的天守台与日本百座名城之一、位于九州地区的熊本城的天守台是一样的规模。当然,也有专家说,这个天守台是从今天位于大分县的中津城迁移过来的。

看着这些,我们不禁有些哑然。如果“三重橹”是从伏见城迁移过来的,“天守台”是从中津城迁移过来的,那这座“明石城”就显得有些来路不明了。为什么要这样七拼八凑建筑起一座城?为什么要这样拆了东城补西城?历史,总是这样给人们留下一个又一个谜。

在中国南京的城墙上,有人发现过城墙的砖头上刻有工匠的名字。相传这是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一种“建筑问责制”,将来什么地方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可以根据砖头上工匠的名字来追求安全的责任。其实,我们更愿意把此举看作是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在日本古城的城墙上,也常常可以看到这类的符号。但是,大多是承担筑城的“大名”的家纹以及他的名字。不过,环绕明石城的城墙一周,我们却看不到通常可以看到的“大名”的家纹和名字。究其原因,原来明石城的筑城工程是德川幕府委派当时的民间企业——町人组织负责的。当然,这些民间建筑者似乎也不愿意放弃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他们在明石城的城墙上,留下了大约86种1445个显然是标示自身名字的符号。它,因此成为明石城的特色之一。

悠然漫步在明石城,我们想到了日本古城专家的指点——看明石城,一定要仔细观察城墙石头的堆砌方法。那不是一般中国建筑用灰勾缝的虎皮墙的堆砌,也不是中国古代城墙磨砖对缝的砌筑,而是通过“算木”——也就是中国“易学”的道具——占卜的工具精确计算后堆砌出来的。

尽管,我们对此是半信半疑,但在那个瞬间,我们还是为寻找到日本古城与中国城建的一点关系而感到不虚此行,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中国南宋江湖诗人刘克庄的诗句:“月照鹭身明石畔,风翻萤影没荷中。书生此乐关时命,叹息无因夜夜同。”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