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5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两国关系开启“知天命”之年。虽然近期两国官方和民间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但双边关系的热络程度依然远远低于应有预期。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固然复杂而多元,实际上最为关键的还是两国民众对对方的认知趋于消极和负面。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日两国理应相向而行,协同并进,共同寻求增强互信的有效路径,才会为实现21世纪亚洲地区的繁荣稳定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一,中日两国安全对话有助于增信释疑。当前两国关系低迷徘徊的主因无疑是在安全领域的相互提防和警惕,且呈现出鲜明的“安全困境”的各种征兆。日本部分政治家谋求依托寻求西方外援、甚或通过追加防卫预算制衡中国的战略思维模式,可能不会让日本变得更安全,反而会将自身拖入军备竞赛的泥淖。中日两国唯有通过升格安全对话层级,增加安全对话频次,稳固安全对话信心,才会有效化解双方存在的误解和分歧,进而找到有效医治两国安全信任缺失“痼疾”的良方。
第二,中日两国经济合作有利于互利共赢。在全球局势动荡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各自应该担负起拉动经济增长的国际责任来,主要依托RCEP及其他经济制度合作框架,为确保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顺畅对接和迭代升级贡献力量。中日两国作为无法搬走的近邻,在全球一体化日益深入的发展态势下,走反其道而行之的切断供应链的愚蠢之路不仅危害两国的国家利益,也会给全球市场造成重大震荡。中日双方通过深化经济合作水平,积极致力于构建零关税的广域经济自贸圈,不仅能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而且也会为实质性改善两国政治关系赋予动能。
第三,中日双方文化交流有益于息息相通。中日复交初期的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共同拥有的重视和谐、尊崇秩序及注重伦理等价值观,在擘画和引导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方面做出了表率,为推动中日关系实现50年的和平发展与互利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两国人民由此深受其益。在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如何将中日两国青年一代依托网络文化、动漫文化等所产生的共情及共鸣情感激发出来,为中日两国青少年加强文化交流提供机遇和搭建平台,培养一批又一批知日派、友日派以及知华派和友华派人士,进行实现代际传递的理性情感认知的“接力赛”,才会从人力资源的主体层面来确保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第四,中日双方民间交往有助于强本固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新时代中日关系若期待在新的纪元里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端赖于两国在民间层面厚植理性情感和信任机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赴日游客大幅度增加,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重大向好改善乃是一大成功案例。虽然两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及领土争端等方面存在分歧,但在跨越国界的音乐、美术及体育等无关政治的民间交往层面,双方依然具有无限广阔的合作空间。积极探索中日民间交往的全新路径,认真盘活蕴藏在社会层面实现友好交往的宝贵资源,确信未来50年的中日关系必然呈现岁月静好、未来可期的乐观前景。(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