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道,男扮女装的“若众歌舞伎”女演员“女形”出现分化,有的表面上表演歌舞,暗地里却出卖色相。由于“若众歌舞伎”败坏社会风气,不久即遭到幕府取缔。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二年江户等地出现了一种叫“狂言尽之名”的表演形式,和“若众歌舞伎”的表演很相似,显然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
幕府想,那些好色之徒喜欢“若众歌舞伎”的“若众”,不就是因为他们长得美吗?那好,就让他们丑一点。于是,幕府颁布法令,对“若众歌舞伎”的“若众”的穿着打扮定下规矩:必须衣着“朴素”。同时命令“若众”必须将额头的头发剃掉,弄成一个被称为“野郎头”的发型。此后,“若众歌舞伎”便被戏称为“野郎歌舞伎”。
但“野郎”也想出各种办法“遮丑”:他们有的用头巾裹住脑袋,有的将染过色的布放在被剃掉头发的脑门上作为装饰物,最常见的是用一条汗巾作为“钵卷”。“钵卷”原先是农民干活时,为了防止汗水迷住眼睛而卷在头上的,后来被武士在格斗时采用,现在却被脂粉气十足的“若众歌舞伎”演员采用。有的“野郎”弄个三尺左右的头巾一包,登台表演时,头巾在脑后飘逸,显得很是“风流倜傥”。日剧《雪之丞变化》中美轮明宏饰演的中村雪之丞,就是这种装束。
由于是做皮肉生意的,所以有没有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完全不重要,只要相貌好,即便啥都不会,也会被认为是“一流演员”。一个叫坂田市之丞的“野郎”,甚至连舞都不会跳,但由于年轻貌美,也被称为“太夫子”。“太夫”是妓女里的最高级别,“太夫子”也就是男娼里的最高级别。
专门出卖色相做皮肉生意的“若众”主要分两种,一种叫“荫间”,不登台,以出卖色相为业。另一种叫“飞子”,专门在各地巡游。当时有一本叫《人伦训蒙图汇》的书,对这方面情况有相当详细的描述。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里,就有对一个名叫仁王堂的“飞子”的详细描述。
“若众”既服务于男性,也服务于女性。大名府邸和幕府将军的“大奥”中的女官,有些就是他们的“客户”。这些女官每年3月可以外出观剧,有的女官便趁机请“若众”一起去“荫间茶屋”喝茶,然后让他们男扮女装,将随女官进入府邸。当然,一旦被发现,后果非常严重。据《甲子夜话》记载,加贺藩一个女官趁邀请歌舞伎前往藩邸演出之际,将一个“荫间”带入自己的房间并留宿了4个晚上。孰料,在第5个晚上,“荫间”如厕时遇见了一个女佣。女佣见有人站着撒尿,大吃一惊,狂呼乱喊。结果,涉事女官和“荫间”遭到严厉处罚。
17世纪末是“荫间茶屋”最繁荣时期,19世纪20年代后趋于衰落。1833年出版的《疑问录》,有一句话反映了“荫间茶屋”的衰落:“如今不及宝历时十分之一”。天保十三年即1842年,幕府颁布了禁止男子卖淫的法令,“色子”、“荫间”等男娼在市井上基本消失。但是,“荫间茶屋”仍以所谓“芝居(戏剧)茶屋”的形式,继续扮演着卖淫中介的角色。直到明治维新,“荫间茶屋”才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二战后,“野郎”又以“牛郎”的形式复活了。(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