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间中日两国无数友好人士为之付出心血,为两国奠定友好合作的基调。公益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顾问武田胜年就是其中一位。
武田胜年首次访问中国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周年的1977年。此后,包括担任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中国区总代表的时期在内,武田胜年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事业长达30年。可以说,他是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见证人,对中国经济、商贸、社会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此外,武田胜年还曾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长。他赴任之时,正是中日关系最为严峻的时期。
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与《日本华侨报》联袂采访了武田胜年,邀请他畅谈自身从中日邦交正常化“5周年”到“50周年”之间,在中国经济商贸领域的所见所感,以及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长期间印象深刻的回忆。在中日两国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性、中日关系的未来等问题上,武田胜年也给出了十分有意义的见解。
信任关系是对华商务的基础
《日本华侨报》:从您超过30年对华工作的经验来看,日本和中国的商场有何差异?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您从对华商务中学习到的事情?
武田胜年:众所周知,日本与中国的经济规模不同,经济体系也不同。但是,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商场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在中国,如果没有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就无法展开商务活动。
比如在日本跟企业协商的时候,我在对方眼中的身份是“三菱商事的武田先生”,而在中国,我的社会身份就成了单纯的“武田先生”。在中国的商业领域,相较于一个人的工作单位,对方更重视这个人作为商务伙伴是否值得信任。
此外,在日本,一个人如果从原单位离职后,相关方通常会和他说“再见”;而在中国,相关方则会说,“今后有什么打算?有机会再合作啊。”可见,中国人认为,工作是从属于个人的。在我看来,这是日中两国商场上最大的区别。许多中国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比与单位、职场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简而言之,我从在中国商场的经历中感受最深的是,在中国工作期间,我最可以信赖的人是中国人。中国人教会了我各种各样的事情,与三菱的中国员工、中国商业伙伴以及中国的朋友们一起工作的岁月,真是一段愉快又难忘的时光。
中国国情复杂,在商务上也有许多我不了解的事情。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会直接问:“我应该怎么办?”中国人也会直接告诉我,“这样这样做就能解决”。当我回答“明白了”的时候,他们还会鼓励我,“加油啊!”之所以我能很享受在中国工作,正是因为我愿意向中国人请教,并且得到了他们真诚地支持,这些都成为了巨大的推动力。
日中友好会馆是两国友好的象征
《日本华侨报》:您在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之间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的理事长。这段时期是数十年来两国关系最为严峻的时期。在此期间,发生过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武田胜年:日中友好会馆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之际,由中日两国政府首脑共同商定建造的项目,是两国友谊的象征。日中友好会馆的使命是发挥作为友好交流中心的作用。
1983年8月,运营中国留学生宿舍的“财团法人善邻学生会馆”(成立于1953年5月),更名为“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由日本政府出资20亿日元,中国政府出资5亿日元进行建设。
日中友好会馆的最高管理层为理事长,由日本人担任。仅次于理事长的是中方的代表理事,由中国人担任。此外,各部门的负责人也由中国人担任。从这一层面来说,日中友好会馆和其他友好组织不同,它是日本和中国共同经营的团体。
我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的理事长时,正是两国关系紧张之时。2010年,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相撞,2012年,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被国有化。在担任理事长期间,的确发生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日中友好会馆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安排中国留学生入住后乐寮,也就是学生宿舍。但因为两国关系紧张,入住的留学生人数有明显的减少。再比如,我们想组织参观上海世博会,却被中方拒绝,日本的青年访华交流团的活动也被迫中止。这些都令大家感到遗憾。不过,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中日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日中友好会馆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
日本企业应仔细观察中国
《日本华侨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中日之间也逐渐拉开了差距。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武田胜年:目前,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3.5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已经急剧下降。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间,又被称为“失去的30年”。在这30年间,日本未能培养出核心产业引领经济增长。
回顾2000年左右,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以及美国的GAFA(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等IT领域的平台企业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受益于此,信息流通与商品分销实现了合理化发展。日本企业当然也在努力尝试,但从结果来看,规模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认为,IT领域的发达程度不足,是日本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大原因。
中国正在向更繁荣的经济大国迈进,日本今后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应该仔细观察中国。如果想在中国开展业务,必须清楚地了解对方企业的想法和条件。同时,日本企业还要认识到,想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必要的前提条件是要切实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主要政治方向和经济结构。
今后,中国政府或将更严格地管理和监督部分领域的企业。如果日本企业不清楚这一点,仅仅根据自身从企业内部获得的信息来做决定,肯定会以失败告终。企业若想让业务收获成功,又或是让新业务迈上新台阶时,首先需要确保这一方向符合中国当局政策后再推进。
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理解中国
《日本华侨报》: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下,中日两国之间的往来急剧减少,但中国和日本仍通过互联网相互传递着各自的情况。但据非营利机构每年一度的调查显示,中日两国之间的好感度正在逐年减弱。关于中日两国的交流,尤其是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性,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武田胜年:人们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新闻等间接渠道所能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特别是日本媒体出于某种原因,对中国总是持批评态度。他们只报道负面的消息,介绍中国多么糟糕,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等等。最后,受众就会被诱导认为,“原来中国是这样的啊”。
事实上,媒体传递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我认为,日本人应亲自到中国去,看看中国的街景,参观中国的农村,了解中国的生活日常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日本人才能看到,“哦,原来还有这样那样美好的地方”“中国人也在努力地打拼生活”。也只有这样,内心才会涌出同为人的亲近感,才能用感官去直接感受和了解中国。
遗憾的是,如今,新冠疫情导致两国民众往来不便。然而,要摆脱两国对彼此好感度下降的困境,唯一的方法还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对于从未去过中国或没有中国朋友的年轻一代日本人来说,要提升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度,最为关键的就是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自去感受中国的一切。
停止追随美国,真诚面对中国
《日本华侨报》:今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但遗憾的是,友好的气氛并没有如预想般高涨。中日两国之间还存在着许多课题,比如历史认知问题、领土主权争议问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您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有何展望?
武田胜年:谈论今天的日中关系时,有三个主要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是历史问题,一个是领土主权问题,第三个是台湾问题。这三个问题,并非只要去努力做些什么,就能立即解决的。这三个问题,每一个都有很深的根源,属于政治问题。所以,中日两国的政治家、专家等应该通过对话控制这些问题,使其不至于扩大。这是两国的政治责任之一。
日本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对立。有预测称,到2035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因此我认为两国之间的矛盾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化解,这也并非是日本单方面的行动能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认为日本有两件事可以做。一是停止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行为方式,二是切实地向中国政府传达日本方面的想法。我相信,日本如果能切实传达自身对中国政策和措施的疑虑与关注,反而会获得中国方面的信任。为了建立两国间的良好关系,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中国。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与中国建立真正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