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人费力不讨好究竟为哪般?
作者:王鹏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5/2023 10:25:32 AM
 

长期以来,提到日本人,“疯狂工作”肯定是重要的标签之一。日语中的“一生悬命”,就是非常形象的表现。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日本人的“辛勤劳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低效劳动。在7个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生产效率长期垫底,在OECD(经合组织)的38个成员中仅排名23位。

为何日本人的辛苦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举措扭转局面。

由于内需不足,日本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为此,日本对金融政策左思右想,一会零利率一会负利率,一会量化宽松一会货币贬值,已经折腾了近20年。不过,去年以来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超过了5%,而弄了这么久的日本,要实现2%的通胀目标,最少还需要近1年时间。可见,日本的各种金融政策,对于摆脱通缩,作用并不明显。

按照以往的经验,给市场不断注入流动性,能够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提振物价。但是,现在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起投资和消费,生产端的制约开始成为主导因素。

在新冠疫情蔓延和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日本作为资源贫乏国,各种原料严重依赖进口,日本企业的成本持续上升。在内需不足,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日本企业还无法将增加的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这就导致日本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生产效率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与目前的情况比较类似。当时,石油基本依赖进口的日本,已经被认定为“很快将经济破产”。可是,日本却最终度过危机,并迎来了新一轮繁荣。当时,为了保持经济稳定,日本实行了严格的产业改造,迅速防止钢铁、化学等高耗能产业的扩张,转而发展低耗能的运输机械和电子产业,最后转身比美国还快,为80年代的日本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面对目前的危机,日本又将何去何从?美国快刀斩乱麻,采取了直接升息,让资本和产业回流的金融手法。不过,美国手握“美元霸权”,有着其它国家没有的“铸币权”,这是谁都学不来的。对于日本来说,与其就金融政策翻来覆去的动脑筋,不如想想有效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关键产业,或许这才是可行之道。

虽然日本政府的负债规模之大让人咋舌,可是这些债务大多属于“内债”。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留存的资金规模庞大,民间资本依然十分充足。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很多日本企业担心政策不稳定、投资周期长会导致风险放大等,因此不愿投资。

如果日本政府转换一下思维,坚定决心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向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产业,一是受经济周期影响小,收益稳定;二是可以不断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刺激消费;三是可以促进国际市场价格稳定,并同时获取一定收益,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日本长期沉淀的制造业积累和匠人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是真正的脱虚向实,脚踏实地。

摆脱各种经济危机,政府必要的金融政策和手段需要运用。只不过,这些只能是“配合”,而不应该是“主角”,否则最终难免会落得个镜中花水中月的悲惨结局。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