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艺妓与和尚
作者:李长声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3/9/2023 2:58:29 PM
 

花见小路不属于旅游景点,可它是京都最诱人的去处。那里不见花,也没有树,游客期待在小路上遇见舞妓。小路在祇园(大概相当于北里或八大胡同),长约一公里,北口把头有一家茶屋(招妓玩乐的会所),门虽设而常关。板壁黑漆漆,墙根斜倚了一溜竹栅,叫“犬矢来”,它是聪明的京都人用来防狗或人随地小便的,想到汉语“矢”通“屎”,不由得发笑。从北走到南,堵头是建仁寺的院门。来花见小路观光的,据统计半数是欧洲人,而中国人(包括台湾人、香港人)占四分之一。

建仁寺开山祖师是荣西。他两度去南宋取经,把禅和茶捆绑着带回日本。禅寺的饮茶及茶礼传入民间,发展为茶道。自喜茶道源于中国的游客也多是到花见小路南口止步,没兴趣过街入庙,看一眼荣西的入灭之地。

京都是千年古都,但当作传统景观的花见小路不算古,这一带原先是建仁寺的领地,明治维新后充公,形成了花街柳巷。明治时代是艺妓的黄金时代,首任总理也娶了当老婆,而昭和年间只能给总理做二奶或小三。京都的招贴画上画的是舞妓和古寺,落实在此地,活灵活现。艺妓(包括舞妓)管生前行乐,和尚管死后极乐,珠联璧合。

有个京都人,叫井上章一,研究风俗史,特爱写与人不同的事,他看见花见小路上舞妓被一群说中国话的大叔包围,觉得很可怜,说“别摸”他们也听不懂。不光外国人,想摸摸舞妓的也有日本大叔。艺妓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但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这个传统文化始终是一个传说。

四代纯种京都人的民族学家梅棹忠夫导游京都,痛斥“艺妓、舞妓本来是京都有钱人挥金如土而精心培育出来的极为特殊的玩物”。据说1975年京都的舞妓减少到二十八人,便面向全国招人,渐有起色,所以京都艺妓未必是京都人,正如日本娼妓未必是日本人。近年东京、京都的花街都约有三百名艺妓和舞妓。井上章一探究,究竟谁养活花街呢?

“缠头百万轻买笑”,以前,和服产业链的商人在花街大摆宴席,招妓佐酒,但如今纺织业衰微,已失去支撑花街的能量。京都也曾是日本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们一掷千金,支撑过花街。北海道出身的渡边淳一以京都为舞台写了几部长篇小说,他说,“几乎没有人花个人的钱在祇园喝酒”。泡沫经济时代夜游大半是公款消费,叫做社用族(谐音斜阳族)。京都的花街衰而不败,井上章一发现靠的是和尚。相识的三井寺僧人告诉他,要是没有他们去玩,艺妓出没的地方早都关门了。有这份自负,披袈裟携妓也不怕施主看见。这堪为京都一景。

似乎早些年京都和尚也偷偷摸摸。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写主人公“我”进金阁寺不久,便听说住持尽享女色。“禅僧也有肉体,住持尽享女色是为了舍离肉体而轻蔑肉。令我奇怪的是那一身被轻蔑的肉尽情地吸取营养,油光水滑,包裹着住持的精神”。在火车上也听人议论:金阁寺非常赚钱,老和尚每晚去祇园挥霍,却让小和尚们吃冷饭。可倒霉的是,正月里在街上的人流中撞上住持,“头戴礼帽,裹着上等的外套和围巾,携一个穿红褐色大衣的女人走路,一看就是艺妓”。避之唯恐不及,跟着野狗走了一阵子,竟然又碰见住持,正要和女人上出租车,一声呵斥:“混蛋,你想跟踪我吗!”

“我”一把火烧了金阁。真实事件发生在1950年,犯人供述,放火是出于对美的反感,而且每天几百人蜂拥来金阁寺游玩也教他反感。六年后三岛由纪夫创作小说《金阁寺》,抓住犯人的一句供词,拿美说事。小说出了名,虽然很多读者都不解,但三岛的说法烙印在国民的脑子里。

又过了几年,水上勉也根据这个事件创作小说《五番町夕雾楼》,再调查十五年,1979年写成纪实文学《金阁炎上》。水上勉跟犯人一样做过小和尚,而且当年曾路遇犯人。他认为,所谓反感美不过是说辞,犯人本来就想死,殃及金阁。三岛为自己的美学塑造了一个和尚形象。《金阁炎上》中记述:1945年9月陈公博夫妻等七人逃亡日本,金阁寺奉京都府知事之命,以“东山商店一行”的名义藏匿,把金阁前边的镜湖池鲤鱼都油炸给他们吃,而僧徒只能吃番薯萝卜小麦粉,这也加深了犯人对住持等的反感。这些反感积累成怨恨,怨恨金阁是寺庙的摇钱树,金钱使住持堕落,于是烧之而后快。

井上章一抱怨,花街荟萃了日本传统文化,研究这文化,非招妓不可,但哪里也不给出“花代”(缠头)等科研经费。渡边淳一每次去京都连日在祇园玩乐,见识花街这个特殊的世界,耳濡艺妓和舞妓的语言,自掏腰包,这是写小说的成本。税务部门却不给减税,理由是“你也玩了嘛”。可是,“我不玩,那怎么写玩!”他是流行作家,收回成本乃至盈利当然不会成问题。

和尚看够了艺妓的和服,眼光转向夜总会小姐的超短裙,价值观趋于西化。往后指望谁维持花街文化呢?或许改掉不接待生客的陈规,革新落后于时代的经营方式,让中国的土豪大叔们踏进茶屋的门槛,赏玩异域风情,能振兴昔日的繁华也说不定。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