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3.11的新“余震”
作者:梁云祥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3/16/2023 10:03:03 AM
 

十二年前的3月11日,靠近日本列岛的东部海域发生超过9级的强烈地震,高达十几米的海啸冲击了日本东海岸的广大地区,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站也遭受重创,造成了举世震惊的核污染和泄漏事故。然而,历经十二年时间,该事件所造成的“余震”似乎还没有完结,最近围绕该事故是否有可能再次造成更大范围的核污染引发世人关注。也就是说,为了修复已遭损害的核反应堆和减少核辐射,东京电力公司需要对遭损坏的核反应堆不停注入和更换海水,因此这十几年时间形成了大量的核废水,去年日本政府曾决定,已经被封存的一百多万吨核废水将排向海洋,而且据最近的报道,今年春夏期间将正式启动排放,因此这一问题再次引起日本国内外关注。

本来,日本核废水排海问题主要应该是一个技术和经济的问题,即如何在技术上能够净化这些废水使其不至于对海洋造成污染和影响人们的健康,以及在经济上花费多大成本以解决这一问题,但眼下这一问题已经更多地变成了有关民生和政治的问题,即日本国内一些地区和周边一些国家国民的激烈反对,认为会给自己的生活乃至健康带来安全威胁,中国等一些周边国家更是认为日本政府不顾这些国家的激烈反对而一意孤行要进行核废水的排海,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破坏了国家关系。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其理由主要是经过十几年的封存,那些核废水的储存已经达致饱和而必须要加以处理,而排海是相对成本比较低的一种处理方式,而且从技术上也已经对那些核废水加以净化,其安全标准也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验认可。但对那些反对者来说,则认为日本政府并非只有排海一种处理方式,比如还可以通过气化蒸发和填埋等方式处理,当然费用可能会高很多,而排海会造成大范围的全球核污染,尤其对中国这些坚决反对的国家来说,指责日本政府并无意邀请有关国家进行检查与监督就自作主张地进行排海作业,即丝毫不将邻国的利益放在眼里。当然,即使日本政府不考虑成本问题,其他处理方式其实也难以避免污染,比如气化蒸发会造成大气污染,填埋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中国等国所希望和要求的参与监督和认可,日本政府则更不会接受。总之,围绕日本核废水的排海问题,不论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还是从民生和政治角度,都形成了眼下日本政府所面对的国内外困境。

尽管如此,目前看来日本东电的核废水排海已经箭在弦上,并且很快就将实际实施,眼下的各种反对对抗的形势自然会持续存在,日本政府不顾反对声音开始排海作业,国际原子能机构从技术角度予以认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技术和政治上予以默认,日本国内会有反对声音但仅限于局部地区和国民,国际社会主要是中国等日本周边一些国家会激烈反对,但也如同历史问题一样只能成为长期谴责日本缺乏国际道德的一个事件。当然,也因此会一定程度上对中日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