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先生在他的节目里面,谈到北京前门大栅栏有一个商家在门口挂饰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地庄周马”,下联是“江湖范蠡船”。横批是“亿兆”。马先生没有具体说出哪个商家。我和马先生一起在“圆桌派”做过节目,深知他怕被人看作是“做软广告”,结果本来是在抖知识的包袱,最后却不小心踏了红线,让自己的饭碗也受到影响。我呢,也就无意去追究落实这是哪个商家,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贴对联,可以说是中国的独特民俗,那里面都蕴含着百姓要过好日子的殷殷追求和愿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北京的商家把它用在装潢门脸上了,估计是他们知道“商家”、“商家”,首先有“家”,才能经“商”。这样,在家贴对联的习俗,也就转移到商家的方面来了。
回头再聊马未都先生说到的这副对联。据说,这个对联最早出现在是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中诗句。我从书架上找出《高常侍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第一版),里面还真的有这首诗。因为“乐府诗”都比较长,恕不转引。在我看来,有意思的是,戎马英雄劝解起人来,显示出了英雄的另一个侧面——柔情,居然引用庄子和范蠡的故事。
无人不晓。庄子原名为庄周,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业级”人物。有人喜欢讲他原来是战国中期宋国的远亲宗室,意思是人生的起跑线不同;有人喜欢讲楚威王仰慕他的学识和见识,希望能够拜他为楚相,意思是他有过可做高官的机会。其实,庄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庄子》,就是因为他拒绝了种种功名利禄的诱惑,尽管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官”——那个漆园的小吏,后来则安心隐身著书立说了。
有人说,人生想得到时候,就看孔子;想放弃的时候,就看庄子。中国人不喜欢暧昧模糊,爱好旗帜鲜明,非黑即白,硬是让孔子和庄子作为对立面,活活斗了几千年。其实,孔庄二人的思想中,何尝不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呢。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它具有包容性。
再说范蠡,所有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形象就是商人,带着“铜臭”!当然,他带走的美女——是不是西施已经不重要了,泛舟湖上,也是人们今天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他跟着越王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所显示出来的担当事情,也往往被人忽视。也是的,比起谈“苦”,还是谈“钱”与“色”,能够更让人精神振奋一些。其实,范蠡也与道家、道教有很深的关系。据说他的师傅就是老子的门生。以致今天有人把他称为是“道商”。
这样一看,庄子是道家文人,范蠡是道家商人,道家是能文能商的。只看重道家的“文”,以为他们只能够清寂读经,那是一种误解;偏重道家的“商”,认为他们商重于文,更是一种偏见。关键是他们能够在乐得逍遥的心态中从事一番辉煌的事业。
回到这副“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的对联,无非是想表明跟着道教之祖庄子和道商范蠡,也可以让买卖兴隆、事业发展的。如此看来,这个对联的启示意义,今天依然存在。难怪马未都先生又要把它抖搂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