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从“小而精”的审美园囿跃出一个大大的人
——试评裘索植物散文集《花所望》
作者:蒋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  发布时间:5/25/2023 9:18:37 AM
 

花到荼蘼的初夏,多少有些倦意。裘索寄来的新作,给这个倦怠的午后带来几分欢欣。

水墨洇染的封面,配合琉璃绀色的照片,长长的铁轨将思绪绵绵地拖长,又在心里刻下苍劲的三个字:花所望。

花所望,本是日本茶道中的一道程序。若非对日本传统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是不敢用这个词为书籍命名的。

《花所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化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不多不少,收录了整整四十篇文章,记录“花开花落人来人往”。屈原写湘楚大地的香花香草,涤浊清源,记录东瀛花事的散文集,又将如何?

一专多能的美学高度

工工整整的线装书脊,专为印制高档画册的哑粉纸,封面凹凸的书名,这一本《花所望》,扎扎实实的很是花了心思,或者,也只有这样,才算配得上裘索人生逆旅几十年撷彩的价值和分量。

全书400多页,几乎每一页都配有遴选的照片,或是造型优美典雅的插花作品,或是常人未见的自然风光,或是如琥珀般静好的岁月记录,每一页都精致如宋代小品,集结成册后又幻化成8K的高清自然地理纪录片。这不仅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植物辞典,更是一部中日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一部记录植物之美的散文集,一段投影生命之光的影片。

随便抽出一张都可用作明信片的插花照片,或侘寂或葳蕤,或幽玄或热烈,竟然都出自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法学博士、政协委员、高级合伙人那本是擎起“三八红旗”的手。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裘索早已得到日本花道重要流派之一——小原流家元的教授资质,难怪她有这份谈花论道的从容不迫。

贪恋这“色相”之美,细读下去,探其“内缘”,竟是误入江南才子书房的意外之喜。看裘索的文字,既有晚明小品的野逸矜雅,又有五四散文的疏放畅意,轻声复读,抒怀吟哦,常常忍不住拍案叫绝。心远地自偏的洒脱飘逸,大隐隐于市的镇定自如,常常让人忘裘索律师的身份和责重位显的社会职务。

单就松树这一个物象,裘索就从“马一角”的瘦硬如铁,谈到石涛和八大的各抒胸意,虽寥寥数语,却是把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风骨脉络钩元提要的总结出来!

记录中日民间交流艺术和历史价值

还要说回先前的“松”。对于这本书,绝非无话可说,恰恰是要说得太多,若不仅仅捉住一个物象,实在难以展现这本书的“全”“精”“透”。在《极目远望一瑞松》中,裘索追忆过中国的松,为读者展示日本的松。从过年的门松习俗,到国宝屏风,听松风的雅兴,以松命名的日本传统色彩,及至因松而成的名胜,由近及远,由小至大,由浅渐深,读罢,受益匪浅,读罢,欲罢不能!

裘索写东瀛,也写古代中国,写今日中国,写故乡的草木。作者两相对比着写,读者东西对照着看,才更有趣味。在那篇《落叶如蝶为谁舞》中,一句“梧桐深处最上海”,让并非上海人的我,也忆起淮海路上,海伦路旁,那些洋溢着异域风情的街景。读着,读着,任伯年、吴昌硕、谢稚柳,一众海派画家从眼前飘过,海派文化,当真后继有人了!

就在不久前,由裘索负责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东京办公室隆重开业。自赴早稻田大学留学,到创建东京事务所,三十多年间,裘索往返于中日两国,而这三十多年,又恰与改革开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代背景相重合,为这本裘索用双眼双脚去记录中日交流的《花所望》做了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以无用之用成就大写的人

《花所望》的灵感尽数源于裘索旅日三十多年的所观所感,却又绝不仅限于这岛国南北。读万卷书,以清其目;行万里路,以荡其胸。裘索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带她轻松跳出日本“小”美的园囿。

牡丹,相传自唐时由空海传到日本。日本人称之为“唐狮子”,华贵雍容,推崇备至。在《牡丹芍药本一家》中,裘索由隈研吾一副无法之法的书法挂轴,倏然转入上野东照宫的牡丹苑,不免令人心下一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法之法的写法,而作者又如何不是在莳花弄草中参透了禅理呢?!以无用之用跳出“小而精”的审美园囿,或许,这就是“用法律人的逻辑”来研习花道的妙处了。

正如裘索在后记中自述的那样,“写得很慢,有些年一年才写一篇”,正是这无用之用的草木,这无用之用的精神,成就了这样一部兼具美学、社会学、比较文学、中日交流史学价值的散文集。

在今人看来,先贤大雅,都是一专多能的天才。书画本同源,艺能原相通,只是在今天实属罕见了。徐建融曾痛心疾首地呼号:中国当代艺术家书看得太少了。而一位律师的散文集,涉及植物、历史、绘画、书法、美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全方位展示了作者的学养和知识,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读罢《花所望》,更不知该有多少艺术家要扶额羞愧了。

阅遍世情冷暖的律师,依旧对草木保有深情,她说,“与草木同悲喜,是一种平静的幸福”,她说,“莳花自遣,足资吟味,此生只为千百卉低头”。在花木的繁盛凋谢中,感悟和接受人世间的聚散无常,俯身低头的视线,反而拖出一个大大的人影来。

后记

在三五分钟读完一篇公众号推文都嫌长的当下,这简直就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心疼这岁月磨砺的文字,我甚至触动私心,希望这本书不要那么畅销。

我希望这本书长销,时光流淌,漉沥隽永之美,无用之用,留给懂它的人。

这是一本适合四时阅读的书,这是一本适合时时阅读的书。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