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域外随笔】透过话剧《武则天女皇》看唐初宰相褚遂良
作者:秦晶晶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0/12/2023 12:38:16 PM
 

日本昭和三十八年(1963年),平凡社出版了由郭沫若和須田禎一訳合著的史剧《则天武后》四幕著作。今年的11月4日,在东京银座中央会馆,将上演由东京话剧艺术协会主办,东京话剧团演绎,凌庆成担任编创暨导演的《武则天女皇》。

主创人员为话剧《武则天女皇》的创作作出了很多努力,仅笔者知道的,在此剧中出演唐初宰相褚遂良一角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先生,就四处搜寻中日不同史学家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关于武则天时期的著述,力求更加全面的了解武则天时期,出演好褚遂良一角。笔者就曾把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亲笔签名的,今年刚刚出版的《武则天研究》送与蒋丰先生研读。

唐初宰相褚遂良被很多人知晓,想必不只是作为政治家的他,还有作为书法家的他。在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有一处他早期传世的书法代表作,这就是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壁宾阳洞内的“褚遂良碑”——《伊阙佛龛之碑》。此碑得名原因是伊水东西两岸的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形成如天然门阙,故龙门石窟所处位置,在古代又被称为“伊阙”。

《伊阙佛龛之碑》是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亡母长孙皇后追福造像的发愿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写。《伊阙佛龛之碑》刻于中国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值褚遂良壮年之时,笔力挺劲,有博大奇伟之感。中国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评价此碑“清虚高简”;中国近代文学家刘熙载高赞此碑“兼有欧虞之胜”;对日本近代书道有重大影响的中国近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在《评碑记》中如是说,“方整宽博,伟则有之,非用奇也”。

《伊阙佛龛之碑》碑体通高约 5.00米、宽1.90米,字共三十二行,满行五十一字,计一千六百余字。作为初唐书法的代表作品,《伊阙佛龛之碑》是初唐时期楷书的典范,也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大的摩崖碑刻。关于该碑的记载,始见于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欧阳修之《集古录》及赵明诚之《金石录》。虽然历史上对于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多为溢美之词,但也有批评之音。

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先生,他评价《伊阙佛龛之碑》:“伊阙佛龛碑。褚河南书,世称为青琐婵娟,不胜罗绮。观于雁塔圣教序,正符所喻,亦褚书之本来面目也。至于女道士孟法师碑,则有意求其严整,未免有矜持之态。惟字不盈寸,引弦尚不难于中彀。至伊阙佛龛碑,则不然矣。”他认为褚遂良的这幅楷书作品,放弃他擅长的秀美书风而追求强硬的风格,等于扬短避长,两败俱伤了。对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想必热爱书法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不管是赞誉之辞,还是批评之音,都是因为《伊阙佛龛之碑》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之巨大。

深得唐太宗信任的褚遂良,被唐太宗临终托孤,后因反对唐高宗李治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昭仪而被贬的他,在《旧唐书 史臣传》中被如此写道:“古之仁人志士,一言相期,死不言悔,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而以利害祸福,忘平生之言哉!”千年后,褚遂良流传于世的不仅有他的书法作品,碑刻《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还有他的气节故事。

11月4日,将在东京银座中央会馆上演的《武则天女皇》,褚遂良扮演者蒋丰先生,在8月底顶着酷暑,自费从东京飞到中国,从浙江省杭州窑瓶巷到江苏省镇江丹阳东褚村,从河南省洛阳市褚遂良墓苑、龙门石窟的《伊阙佛龛碑》到陕西省西安感业寺与大明宫,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褚公祠到广西桂林开元寺褚遂良书法无字碑,他用脚步一寸寸丈量了褚遂良政治生涯的踪迹。

这个秋天,在枫叶即将染满枝头时,到东京银座观看话剧《武则天女皇》中褚遂良的故事,到中国洛阳看褚遂良的书法碑刻,会是一件既能感受到褚遂良的风骨,又能感受到褚遂良的情怀的事情吧。(作者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