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对日本企业就“在华业务风险”的问题,向日本100余名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日本有6成企业家认为在华投资风险正在上升。同期,中国日本商会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近5成的日企都做出了“今年在华不投资”和“比去年减少”的回答。
这样的数据乍一看,似乎表明日本企业对在华投资的热情正在降低,这与中日两国日渐冷淡的政治关系似乎不谋而合。部分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与企业家,也的确表达出“担心非商业因素带来不确定影响”的态度。因此,有媒体开始唱衰中日之间的经济往来,认为日本企业应当及时调整战略,开拓其它海外市场。
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就在10月,日本知名卫浴品牌TOTO宣布:将在大连近郊建立生产马桶等卫生陶瓷洁具的新工厂,投资额预估在数百亿日元,最早将于2026年投产。这家工厂,是TOTO在当地的第4家卫生陶瓷洁具工厂;
早在2023年年初,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所在的松下电器也宣布:将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3年内将投入超过500亿日元,扩建10座以上的工厂;
同期,另一家知名日企大金,也宣布将在广州新建空调工厂,并新建了4.9万平方米的苏州研发中心,加大在中国投资力度。
TOTO、松下、大金……这些都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品牌,它们做出的选择,却似乎和不少日企的看法截然不同。部分日企认为,中国经济的活力已经稍显不足,尤其在房地产领域。但是,TOTO卫浴相关负责人的态度,恐怕才真正代表日本大厂的观点:“将来面向中间阶层的住房销售还会坚挺增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依然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虽然中国部分产业出现需求下降的现象,如房地产的热度明显不如过去,但是民众对于高品质的卫浴产品正在上升,正在经历着“从性价比转向高品质”的过程。中国市场对于高端卫浴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就是TOTO敢于继续投资中国的原因。
松下、大金同样如此。这些看似与其他中小日企背道相驰的大型企业,因为拥有更雄厚的市场调研能力、更庞大的在华投资数据,以及在中国市场多年经营的经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中国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中国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省会城市,还有更广阔、人口密度更大的三线、四线、五线城市,那里依然充满了蓬勃的商机。
当然,不是没有知名企业从中国货市场撤离的先例。10月初,曾经被誉为“中国先驱者”的日本三菱汽车,正式确定在中国市场停止生产的方针,接下来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但是三菱的选择与中日政治、经贸环境无关,它的退出源于内因:三菱汽车早已不复当年风光,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销量都呈现腰斩之势。选择退出,祸起经营失策与行业的风向变化(全球EV浪潮的兴起),无关其它。
我们需要关注数据,但同时也要分析数据背后更庞大的“暗流涌动”,否则就很容易被表面单纯的数字迷惑。当然不可否认,由于中日关系之间近期的走冷、以及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不断,部分企业选择暂时降低在华投资,这本身是无可或非的“商业避险行为”,但这不等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往来就此“决裂”。TOTO、松下、大金这样的全球知名日企,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日经贸往来的信心,我们又何必因为短期的调查数据而妄自菲薄?一份调查数据,可能只是瞬间的快照,无法捕捉到所有的情况和趋势。必须结合更多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才能看到背后的真相。(作者系《日本华侨报》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