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之下,日本依旧我行我素,启动了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按照日本的计划,这是今年4次排污入海“日程表”的第3次,总量和前两次相当,约7800吨,差不多每天460吨,大约20天完成。根据估算,日本在未来30年至少会向海洋排污180轮。用网友的话讲,从来没有一宗像日本排废入海这样“画面感极强”的破坏环境的行径。
日本此举来到“第三轮”,上述数字再度引人关注,更令人揪心,其中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老话讲,“事不过三”。显然,纵使国际舆论哗然,周边批评如虎,日本对排污入海“铁了心”,不但要“过三”,还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将其“常态化”。日本执意排污入海,这背后不仅仅是对海洋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污”,还有着更多应当清醒认识到的“不堪”。
一边是声嘶力竭的民意反对,一边是日本政府的私利横流。从国际舆论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每次措辞,都代表了周边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和态度。从日本国内反应看,福岛沿海地区渔民成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呼声最大的反对者,而当地渔业和渔类进出口行业自然首当其冲,深受影响。可以预见,民意被忽视,势必波及自民党选举。产业遭冲击,即便日本政府用补贴来堵漏,其“负能”势必投射到经济上。相比之下,“事已至三”,则从几方面进一步凸显了日本政府的姿态: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自私性”,放弃睦邻、对客观意见置若罔闻的“伤害性”,自身私利和世界海洋安全冲突时的行为“破坏性”。
一边是口口声声的“透明”和“改革”,一边是“肿瘤”遍体的管理体制。近日,东京电力公司首次有作业人员因身体受到污染而住院,撕下了作为“东家”的日本东电公司在管理机制上的“遮羞布”。其实,它作为日本的“电老大”,凭着“硬气”20多年来早已劣迹斑斑。例如,早在2000年7月和11月,包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内的三个核电站就存在至少29次瞒报。日媒和网民毫不客气地指出,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到排污入海闹剧,究竟还有多少漏报、瞒报甚至是更大的“雷”,谁又知道呢?虽然东电公司嚷着要在信息公开、业务环境、内部监查和企业土壤、企业伦理四方面主动“壮士断腕”改革,但事实证明,这些破绽和软肋,想要根本解决,如果没有国际监督,恐怕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换句话说,这场“手术”,内科医生靠不住,必须要靠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外科医生”做大手术才行。因此,中国一针见血强调建立长期有效国际监测安排的重要性,既如是!
一边是组团渲染“经济胁迫”,一边是同床异梦、形聚神离。日本捆绑G7成员通过贸易部长会等方式对中国限制日本农产品进口施压,搞“倒打一耙”,搞“道德”压制,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日本启动排污入海以来,G7各怀鬼胎,但却又一副对日本“嘘寒问暖”之势,在对华对抗挤压上又不失时机强化“人设”,一起卖弄“集体主义”。
既然G7们如此“上心”,笔者倒为其准备了四条量身定做的建议。首先,用嘴支持不如用行动支持。既然有那份共同呼吁“立即废除”限制日本农产品的心,建议G7其他成员国不如马上示范,采取行动,亲自大量进口日本海产品并提供给本国民众,特别是日本政府声称的有保障的地区产品。
其次,在“排污”上为日本直接分忧。既然认可日本排废入海并无大碍,除了主动进口日本农产品,建议G7成员国们出钱出力,用自己最好的船舰,帮忙日本把核污染水运到各自沿海排放,用实际行动给日本分污、排污,也用“事实”向世界昭示日本做法的安全性、可靠性。
再者,多多“出人”消费,缓解日本渔业旅游业压力。美国驻日大使到福岛地区专门品尝美食,也只能代表有限的态度和意见。G7拥有7亿多总人口,经济总量GDP占到全球4成,应该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共同动员、组织本国民众赴日特别是核电站相关地区旅游、消费,批量次品尝当地海鲜等食品。这时候,外界都很想知道,各国对此民意将作何反应呢?
最后,主动“出钱”,为日本政府买单“填空”。回看美国等主要国家历来做法,“拿钱”办事的案例不在少数。日本排污入海直接影响渔业,拿出8000亿日元用于补贴渔民经营生计,既是“堵人嘴”,又是杯水车薪。G7成员们倒不如主动“掏腰包”,就像迄今屡屡偏袒援助战乱地区军费一样,替日本为渔民发补贴、出钱带动当地产业,来个变现“送温暖”如何?
一场停不下来的“冒天下之大不韪”,日本还扭成了遭遇“经济胁迫”的“被害”形象,既可笑,亦可悲。“甩锅”是某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惯用技俩,更是日本在越来越多国家对排污入海集体声讨时的一种小丑行径。停止在海洋生态和国际政治上排“污”,才能在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日本国家形象和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