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在10月30日晚上以电子版形式报道了日本银行准备在10月底的金融政策决策会议上作出进一步YCC弹性化的决定。受此影响,10月31日早上,东京债券市场上,日本长期国债的利率很快就上升到0.955%,接近日本银行在今年7月设定的长期国债利率1%的上限。这不仅是自2013年5月以来的新高,而且也会迫使日本银行进一步提供长期国债利率的上限,甚至是放弃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果然,到31日中午,日本银行发表了声明,容忍长期国债利率的上限可以超过1%。
但这里有个程序问题。一般是央行政策决定公布后,市场才会反映。这次却是先由媒体放风引发市场反应,然而央行再出来追认,显得不太正常。这可能是因为在10月24日央行动用4000亿日元的大笔资金公开地进行了市场干预,成功地压低了利率。如果一个星期后日本银行主动宣布提高长期国债的利率,不等于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吗?
这种反常行为反映了日本银行遇到了政策矛盾,即既要推进摆脱通货紧缩的政策(要刺激物价上涨),又要落实保障国民生活的政策(要抑制物价上涨)。现在日本还没有摆脱通货紧缩状态,所以要继续刺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造成了国民生活水平的下降,需要采用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日元贬值带动了日本物价的持续上涨,而实际薪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形成了到今年9月为止,实际薪资连续下跌17个月的状态,2人以上的家庭的消费支出有半年呈现减少的状态,也就是说,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在物价上涨过程中持续下降,日本政府认为这种状况已经是一种国难了。
虽然进行了反常的操作,但央行总裁植田和男还是非常罕见地出来认错,承认央行对日本物价走势的看法是错误的。日本银行希望企业给员工加薪,让物价的上涨不给国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日本大多数企业对明年是否提高员工的薪资都持保留态度。日本处在躺平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这样的日本式躺平已经成了日本经济的症结。现代货币理论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时候早已经被大家忘记,而安倍经济学的异次元刺激也没有让日本摆脱这样的躺平。在日本企业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日本银行即便认错,也是解决不了现在所面临的政策矛盾。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找出日本陷入躺平状态的原因才能真正地解决这种国难。很多人认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是通货紧缩带来的结果,而通货紧缩又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后遗症。而日本为什么会产生泡沫经济,很多研究都停留在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升值。但对那时候日元为什么必须升值似乎研究不多。笔者最新出版的《不许超越:美国打压日本的教训》(东方出版社)对这些问题有所整理,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作者系全球共生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