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常常用“一生悬命”这个和式成语来形容努力做事,其实,这个词的原型本为“一所悬命”,它源于日本中世纪的时候武士们拼死守卫祖先传下来的一方领地之说,有时它也指处于走投无路状态下的背水一战之意。不过,后来的“一所悬命”已逐渐演变成为了在一个场所努力工作的意思,那代表的就是日本人的职业观了。但自从“一所”或有意或无意中被人们错认作“一生”(日语“一所”与“一生”发音近似)后,过去的“一所悬命”就已经渐渐演变成了一辈子努力工作的“一生悬命”之意了。当然,“一生”只在一个职场工作的原意也尚存。
德川幕府享保年间,出现了一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石田梅岩,此君从十二三岁开始,就在京都商家“奉公”(学徒),“一所悬命”到了四十余岁,在升为小掌柜后,辞职在京都开私塾传播自己的思想,并创立了《石门心学》。《石门心学》的基本思想其实就是“诸业既修业”五个字,也就是说,干什么工作都和庙里的和尚修行一样,职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士农工商”的“职分”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他的这一“心学”理论,伴随着附以神、儒、佛全方位的宗教性说理,在为士商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由于其平民出身而得到了农工们的拥护。可以说,是这位商人哲学家彻底改变了儒家以职业论卑贱的传统观念,树立起了适应整个社会化生产的全新的职业观,这种职业观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在今天的日本人身上,是可以处处得见的。
旅居日本,无论是电视上还是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腰缠万贯的大富豪或公司社长们那早餐的一碗米饭,一碟咸菜,一碗酱汤的素朴生活情景,我们也经常看到哪怕是被我们视为社会最底层的清洁工、洗碗工们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身影,感受着他们相同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品格修养。这一切,都使得我们在发出日本人都是“先进工作者”慨叹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坚持、保护、发扬类似于《石门心学》这样的国学传统的民族底力和“一根筋”精神。
从“一所悬命”到“一生悬命”来看日本,我们发现《石门心学》使得“一所悬命”或“一生悬命”得到了彻底的发扬光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国人都在忙着“跳槽”、“享受”的时候,大多数日本人却还都在坚持着“一所悬命”。是日本人在瞬息万变的这个时代的发展不如中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是有了贯穿古今的《石门心学》之精神,“一所悬命”深入骨髓之影响,才使得日本人能够任凭世界风雨变换而“我自岿然不动”,才使得日本的公司大都是百年老店,才使得整个日本社会稳如磐石。
《石门心学》这颗在日本经过200余年闭关锁国培育出来的果实,延伸至今已是300余年的坚持,它使得日本人的职业观、道德观得以数百年来一而贯之。而相比于日本,我们所受的苦日子虽然更长,但却没能把苦日子里磨练出来的功夫变成习惯代代相传。看来,我们是容易忘记苦日子的,或曰不愿记住苦日子。看看我们急火火的忙着发财,急火火的忙着跳槽,急火火的忙着享受,然后急火火的倒霉倒闭的火烧屁股似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就啥也别说全在酒里了。(作者系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