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如何看待辜鸿铭先生说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作者:万景路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1/27/2023 5:45:21 PM
 

“下面我要说的话可能会让诸位吃惊,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中国的文明在唐代就如同是盛开的鲜花繁盛到了极点。后来到了元朝,因为蒙古人的侵入,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被蒙古同化了,他们接受了蒙古人那些粗野龌龊的东西。而在今天的中国,真正继承了中国文明的精华的就只是浙江和江苏这两个省区,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在蒙古军入侵时,宋朝皇帝和一帮贵族逃到了浙江的杭州一代,这就让纯粹的中国文明在这两个省份里得以保存下来。”查了一下,这段话出自于《辜鸿铭文集》中的《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这篇文章。读后对辜老先生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久居日本的我们,同样在日本处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对日本乃至日本人的影响。

现举几例略作说明。去年秋天去过京都御所(明治时代前的皇宫所在地),记得曾在紫宸殿(相当于太和殿)的“高御座”(天皇宝座)后面看到了一排“贤圣障子(类似于屏风)”。障子上绘有中国自周初到唐代的32位名臣的肖像画,细看,其中纶巾羽扇的的诸葛孔明也赫然在内。让我们驰骋想像穿越到自平安朝始至明治初期为止的古代日本,想想1500余年来,每当天皇临朝坐在高御座上时,背后都有32位中国自周而唐的名臣伫立的情景,一种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之深的感动就尽在不言中了。“贤圣”二字,足以说明问题了。

在东京都文京区后乐一丁目,有一座日本庭园,叫东京都立小石川后乐园。看着“后乐”二字就觉亲切,原来这座庭院的园名就来自于我们古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中取“后乐”二字,是为后乐园园名。顺便说一句,这名儿还是咱明朝遗臣朱舜水帮当时的后乐园拥有者水户德川家主起的。

说到水户,也曾去水户偕乐园观梅,其园名也是取自于孟子的“与民偕乐”。从偕乐园表门而入,沿阴坡前行不远,就是孟宗竹林,这个孟宗竹林则是来自《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故事。园内的好文亭是赏梅的最佳场所。这座小楼是江户末期水户藩主德川齐昭与民同乐,与文人骚客赋诗赏梅之所。登顶乐寿楼,放眼望去,田鹤鸣梅林、烟波浩淼的千波湖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亭名好文,乃取自梅树别称“好文木”。而这“好文木”本是源自晋武帝的故事。据传晋武帝院中有梅,独爱好文之士,每当武帝好学务文之时,也是梅花盛开之时,反之则都不开花,因而,梅花就有了“好文木”之雅号。偕乐园好文亭取名“好文”,就占尽了中华文化之风雅,却是令我辈慨叹之后唏嘘不已。好文亭之西北角还有一极小茶室,仅可容纳两人,德川家主命其名曰“何陋庵”,这却又是语出《论语·子罕》中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之居何陋之有”之中。伫足想像,陋室品茗,自然“和敬清寂”了。一派儒学禅风也就不由跃然眼前......

可以说,在日本处处可以看见这种体现着古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场景,也就不得不承认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深。如果从思想体系来说,无论是儒家、道家学说,还是后来的阳明心学,可以说都对日本影响极大。江户时期形成的“士道”规则,武士道精神,虽然我们一提起这些就会仇恨满腔,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武士道精神的骨子,就会发现,它所提倡的“名、忠、勇、义、礼、诚、克、仁”等,无不出自我们的儒家思想,只不过战争年代被军国主义利用了而已,就其本质,那些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做人之道德模式么?

理解辜先生的心情是因于我们在日本也看到并感受到了许多在中国已看不到的文明传承在日本确实被完好的继承了下来,尤其是看到了这些体现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的要义对日本人精神的渗透程度,实在是慨而叹之的。而辜先生作此文时,还正值五四运动时期,一些学生鼓吹敌视传统文化,一些文人也跳出来公然侮辱中国文化,比如有人说“汉字不亡,中国必亡”、贬低汉字是“最龌蹉的茅坑”等等,这一切,让极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大师辜鸿铭简直是失望透顶,不过理解归理解,但并不代表同意辜先生的说法。比如他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中国人,相当于是唐代的中国人。”个人认为,无论何时日本人他也不是中国人,因为日本无论是古代学中国还是明治西化学西方,都不是原封不动的拿来就用的,而是有意识的把拿来的的东西改造、丰富成拥有自己风格的东西,也就是所说的“国风化”。这些实际上已经算不上是完整的中华文明或西方文明了,而是和式化了的被日本人自己称之为“国风文化”的融合后的一种日化了的文化。也所以在日本看到的一些明显是源自中国的东西,但却总是给我们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感觉。

看辜老先生文章的《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标题和文尾辜老先生寄希望于日本来复兴中华文化的语句,辜老先生欲把复兴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任托付给日本人,这也实在是不敢苟同,因为首先那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文化了。其次,个人认为,中华文明、文化理应也只能由中国人来维护、发扬光大,这不是可以假手他人之事,虽然这条路将会很长很长……(作者系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