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壮游中国】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澎湃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发布时间:12/4/2023 9:26:52 AM
 

当代中国诗人艾青那句“大堰河,我的保姆”,至少,在中国知识人层中是家喻户晓的。2023年12月2日,在江苏省海联会的安排下,与会南京的部分海外侨领前往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上车时,不知哪位侨领说了一句:“大运河不是中国的母亲河,而是中国的乳母河”。那一瞬间,我感到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摸了。

应该是知道我是从日本东京来的,一位侨领指着那相得益彰的塔、馆、桥说,“看看,这些建筑的风格怎么感觉与日本京都的建筑风格比较相似,很有‘和风’的味道。”我微笑着告诉他:“日本千年古都——京都的建筑风格颇受中国大唐王朝的影响。如果说我们眼前的这组建筑似有‘和风’,倒不如说它饱有‘唐风’。”

几天前,我去江苏镇江参观“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到那里才发现它现用名为“中国醋文化博物馆”。我在其后的游记《镇江香醋在东瀛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里面写了这个“易名的故事”。今天,端详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馆名,我又有些许的感慨。说句饶舌的话,著名的日本成田机场位于千叶县境内,全称却叫“东京成田国际空港”。记得日本千叶县知事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专访的时候,曾经愤怒地“吐槽”:“这个机场,应该叫千叶国际机场!东京凭什么抢用我们的名字?!”反过来看看,在当今的中国,一个“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馆名,就可以把中国开放、豁达、水脉一体与血脉相承的品格表现出来。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正式开馆。它目前是否仍然属于中国最新的博物馆,我尚不得知。但我了解到,和其他的运河主题博物馆相比,“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概念表达和呈现,有着大运河“百科全书”的担当。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2009年《华夏地理》杂志推出的“大运河,被忽视的文明”专题。所谓的“被忽视”,应该有两重概念,一个是做得不够,另一个是重要性强。在入馆参观后,我了解到,自2018年起的两年时间里,这座博物馆在筹馆过程中就实现从“零展品、零藏品”到“件数过万”的华丽转身。这不仅能够说明中国运河文物品的量多,更能说明中国文博事业进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时代。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总体定位是“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相比主题的高度凝练,博物馆的展现形式极其丰富。3个常设展、6个专题展、2个临时展,还有数字化沉浸式展览、传统戏剧小型剧场、青少年互动体验项目。参观中最令人惊讶的是来自不同省市的宝贝。比如,来自开封的老汴河剖面,来自洛阳的炭化粟米,来自镇江的唐代船型墓葬,来自宜兴的南宋馒头窑等等,等等,都是从当地运送过来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靠的是强大的运河沿线“朋友圈”。这样的“朋友圈”,也是中国运河故事的“共同体”。
“中国大运河”地跨8个省级行政区划,沟通了5大水系,沿线地区拥有1亿7千万的人口,这样庞大的数字,不仅编织了大运河前世今生的发展网,也是大运河文化得以展现全貌的保障。犹如身在北京城的古人把玩扬州的美器时去想象和品味江南城市一样,在这座博物馆里看到不同地区的展品藏品时,仿佛领略到了不同河段的水工智慧,触摸到了因运河而润的市井烟火,听到了依水而盛的漕运商贸。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是,专题展览中那幅《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它幅长135米、高3米的画卷,由江苏省书画家牵头,大运河沿线8个省级行政区划的15位书画家共同挥毫写就,也寓意大运河的发展同样来自合力。古代如此,当下更如此。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把中国的南北城市“串”起来,合而不同,分而不散,始终气凝神聚,这样的多彩令人心潮澎湃!
此外,身为北京人,我看到了“皇城根下”的生活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颇为有感的是,“紫禁城与大运河”的专题展览,用大运河的视角把这个国家心脏繁荣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运河飘来紫禁城”的说法十分生动,就像看到江浙的丝绸、安徽的笔墨、江西的瓷器、苏州的刺绣、扬州的玉雕、南京的云锦、常州的梳篦、宜兴的紫砂等正随船只源源不断运往皇宫,也给“神州第一地”的北京带来了别样的文脉。

还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河博物馆在专注于中国的运河遗产价值的同时,格局颇大,专门辟出一个主题,阐释“运河”作为世界性遗产的意义。在“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览中,既有“扬州五亭桥与威尼斯叹息桥的对话”,也有巴拿马运河船闸运行原理剖面模型、里多运河上的渥太华船闸模型和中国大运河的智慧对比,十分生动。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如何传承和发扬大运河的精神和文化,早已超越了自我范畴,不但强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展现对“世界的有利于民族的”的开放交流。置身集中国大运河文化精髓于一体的博物馆内,当细数包括6条世界遗产运河在内的不同大洲和国家15条代表性运河的古今时,这种感觉很“国际”!我也很受触动,深感应当将这种始终秉持的开放视野和交流姿态始终保持下去!

在汉字的加持下,中国的大运河自始至终不仅承担漕运等初始的角色,带动了更多城市乃至国家的活力,也是民族文化的“水载体”。远望船只络绎不绝的河面,中国的诗词之客也留下了无数篇章。我最钟爱清代诗人王玮庆那句“风静千艘稳,波澄两岸平”。在新的征程上加速向前的国家和民族,也会像这条既古老又充满力量的大运河一样,在历经风浪后静守千帆过,赢得两岸彩。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