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
 
 
 
  打印 关闭窗口
“博采众长,协调发展”
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2023年会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念活动主题演讲兼闭幕式
——系列报道之五
作者:李正光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2/25/2023 12:10:34 AM
 

“博采众长,协调发展”,2023年12月17日下午,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2023年会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念活动之主题演讲,进入跌宕起伏的高潮部分。

主题演讲之一——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对策

演讲嘉宾介绍:

李鸥,国土防灾技术株式会社原技术次长,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会长。

演讲内容:

李鸥会长在本次演讲中,分四个部分为我们介绍了日本自然灾害及其对策。为在日华侨华人普及了防灾知识,也为中国的防灾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首先介绍了日本的基本国情,灾害的定义和分类。并从日本的气象,地形、地质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概括了日本自然灾害的特征。

接下来,李鸥会长着重介绍了以地震、火山以及风水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日本多发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近期被大家所关注的地震灾害。未来30年发生概率为70%的里氏7.3级首都直下地震将释放出阪神地震释放能量的4倍左右。李鸥会长据日本首都圈(一都三县)在日常住中国人的人数,对未来发生地震时中国人受灾及救助人数做了预估。

日本的地质灾害及其对策,地质灾害种类,可按照流域上中下分类。防灾对策,上中游可实施山腹工、谷止工、流路工、挡土墙、拦沙坝等。据日本国交省的数据显示,灾害警戒区域数为671,921个,特别警戒区域数位378,983个。

此外,李鸥会长还介绍了不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比如山体滑坡等山地地质灾害、台风暴风灾害以及各自的防灾措施。李鸥会长以311大地震为例,讲述了日本岩手县海岸防潮堤受灾情况,并介绍了海啸防波堤的规划,设计和重建的经过。重建的海啸防潮堤,以地基改良抵御大地震和地基液化;以14m高度和50cm以上的混凝土的覆盖抵御L1等级海啸,从而为堤坝后方的公共设施、道路和集落提供了安全保障。

接下来,李鸥会长讲述了日本的《防灾4.0》、防灾法律和政策制订与改定的过程。关于减灾对策,李鸥会长也从监测、分析、数值模拟,预报、预警以及综合自动监测系统,避难训练,科普等多视角介绍了减灾对策中的课题与措施。

通过本次演讲,我们不仅对日本自然灾害的防护现状、法律政策,灾害类型及其应对方法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同时,对日本未来的防灾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口的减少导致日本税收也逐年减少,防灾基础设施的建造及维修都面临资金、人员不足等深刻问题。同时,通信、计测、数值模拟技术与AI的发展也为减灾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防灾不仅是学者专家们的研究,同时也是与民众安心安全息息相关的大事。未来的防灾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助,同时也需要通过普及知识来提高民众的防灾避难意识。

主题演讲之二——网络智能3.0 助力构建未来智能社会-生成式AI带来的思考

演讲嘉宾介绍:

钟宁,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日本前桥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至2022年3月担任知识信息系统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脑信息学、网络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健康技术。国际网络智能协会(WIC)创办人兼主席。 Web Intelligence(IOS Press)国际学术期刊创刊主编、Brain Informatics(Springer Nature)国际学术期刊创刊人兼主编、Brain Informatics & Health(Springer Nature)丛书系列创刊人兼主编。

演讲内容:

钟宁院士以网络智能3.0助力构建未来智能社会为主题,回顾了人工智能,网络智能的发展历程,介绍大模型引发的生成式AI - AIGC的创新与思考,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特征,AIGC如何赋能构建未来智能社会的网络智能技术。展望以人为本的智能社会建设将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揭示脑机智能协同进化,实现万物互联“人-机-物”合一互联共生所促生的互联世界智慧服务新技术与新模式,以及数据驱动的创新服务型社会的新产业与新业态。

钟院士首先介绍了国际智能网络协会(web intelligence consortium,WIC)。在21世纪初期,网络智能(web intelligence,WI)和脑信息学(brain informatics,BI)这两个方向首次被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网络智能协会提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被持续赋予新的内涵,并通过两者的交叉融合,推动基于脑大数据的脑机智能研究与产业创新。目前,国际网络智能协会正积极推进网络智能作为创建未来智能社会、万物互联“人-机-物”合一互联共生环境下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面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网络智能和脑信息学的交叉融合研究,以思维与推理的脑认知机理研究为核心,研发脑机智能共性关键技术,开展面向健康和教育领域的示范应用。

钟院士还介绍了国际智能网络协会主办的网络智能与智能体技术(WI-IAT)国际会议,在过去的22年里,WI-IAT会议以日本群马县为起点,在全球欧美亚太十多个国家召开。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脑信息学(BI)也走过了16年的历程。从互联世界的脑机智能研究到新型人工智能产业链构建,WI-IAT和BI的会议组织对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协会邀请到了包括9位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以及1位生理医学诺贝尔者奖获得者在内的众多世界顶级科学家参会并作大会主旨报告。

国际网络智能协会荣幸的邀请到被誉为世界人工智能之父, 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约翰·麦卡锡教授出席第三届网络智能国际会议并作大会主旨报告。在约翰·麦卡锡教授的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接近人脑级别的智能,所谓通用人工智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课题。其中著名的图灵测试,即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 (问答) 测试后,如果机器让平均每个参与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钟院士介绍了网络智能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题紧扣当时的社会需求,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更新和扩展。在网络智能的初始发展阶段,即WI1.0时代(wisdom web,2000—2010年),核心目标是开发智慧互联网;在第二阶段,即WI2.0 时代(wisdom web of things,2010—2017年),核心目标是将智慧互联网拓展为智慧物联网;从2018年开始,网络智能进入了新的阶段,即WI3.0时代(wisdom web of everything),其核心目标是以万物互联为契机,创建未来智能社会。网络智能与脑信息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一个以ABC (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B:brain intelligence, 脑智能; C:connectedness, 互联) 为核心的WI3.0架构体系,进而激发出创新的计算、应用与服务范式。

钟院士指出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的伟大拐点,通过推动网络智能与脑信息学这两大前沿领域,以GPT为代表的基础大语言模型技术为驱动,为我们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ChatGPT是基于GPT-4大规模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新应用。基于提示技术、微调技术、情景学习、结合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和智能体技术,类似于ChatGPT的应用与创新将会涌现。此外,钟宁院士还介绍了生成式AI的关键突破和应用场景,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以人为本的智能社会,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优势 - 创新驱动新价值的创出。智能社会本质上是人机共智、协同进化、互联共生、数据驱动的创新服务型社会。

钟院士说明了WI3.0智慧服务是国际网络智能协会推进的互联世界智慧服务技术。与此同时,WI3.0时代的医疗健康智慧服务的运用也是现代社会的热点课题。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中日两国都在智能健康,智能社会的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更多的合作。最后,钟宁院士展望,以WI3.0技术体系为支撑,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连接所有人机物,共享各种数据、信息与知识,以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发和使用可信可靠可解释的AIGC技术,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价值,进一步推动智能社会,智慧服务的发展。

主题演讲之三——3维深度神经卷积网络的解释手法和应用

演讲嘉宾介绍:

加藤Jien,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现任立命馆大学情报理工学部教授,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博士。

演讲内容:

关于基于时空间概念的3维深度神经网络的解释方法和应用,加藤院士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最新动态:对话型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突破,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像ChatGPT。人工智能目前有2个潮流:1个是第四代人工智能,另一个是可信赖人工智能。目前所研究的人工智能相关问题,主要围绕在:AI黑盒问题、偏见问题、脆弱性问题、质量保证问题、伪造问题。

而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也都取得了卓越的表现,但是问题是人们并不清楚模型内部是如何进行推论和决策的,这也是的深度学习的应用收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之后,加藤院士介绍了深度模型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深度神经卷积网络(CNN)在图像识别领域里非常普遍、三维深度精神卷积网络则主要是用来处理视频的一种深度模型。则么赋予三维深度神经卷积网络解释性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加藤院士介绍了基于局部和全部概念的解释方式,用以下几个步骤提出了自己的方法,第一步是从不同分辨率的视频中提取超体素,第二步时将超体素注入一个事先训练号的深度模型抽取特征。第三步对超导体素进行聚类,另一个类认为是一个“概念”

第四步是计算机每个概念在识别特定类别时候的重要度。

除此之外,加藤院士对提出的深度模型解释手法的意义进行了思考。它作为深度模型与人之间的桥梁,使人能够和模型进行互动。目前对深度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用于提高深度模型的性能以及用于提供深度模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加藤院士对氛围的识别,深度模型的轻量化也都做了精彩的解释与分析。

通过加藤院士的精彩演讲,我们从基于时空间概念的3维深度神经网络的解释方法和应用,了解到了最新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对赋予三维深度神经卷积网络解释性的挑战性课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年会进入闭幕式。主持人——博士协会理事、副事务局长兼农业分会副会长杨岩博士,首先感谢两日来为大家分享精彩演讲的嘉宾,让大家多角度、跨领域地了解了各项前沿科技与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也感谢线上线下各位听众朋友的关心与支持。

博士协会执行会长,2023年会组委会委员长杨博博士做年会总结。杨博执行会长表示本次年会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友谊的盛会,它见证了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的长足发展与创新。博协年会是本协会每年最重要的品牌活动,也是每年学术与科技交流的集大成。

首先感谢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杜公参和科技部祝公参,感谢中国科协和国内地方来访参会的领导。感谢在日兄弟团体的代表,在百忙之中参会并致辞。感谢演讲嘉宾的精彩演讲。你们的智慧和总结为博协年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使本次大会顺利进行。感谢赞助单位和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冲村宪树名誉理事长,他对中日科技友好交流活动做了精彩回顾,使我们倾听了两国民间交流的点滴历程。在昨天的基调演讲中,四位演讲嘉宾给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的前沿科技的研究动态与创新。刘震院士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课题,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影响力。藤岛教授的精彩演讲,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演讲由浅入深,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发展在生活中产生的积极作用。胡昂院士的演讲让我们畅想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可能性。以及对建筑行业的影响。石昕院士介绍了多重慢性病目前现状和研究方法,让大家了解到了健康管理的可续方法与展望性未来。在17日的演讲中,我们邀请到了福本教授 陈言教授,林佐平博士,从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为大家剖析了最新研究课题。下午的就职交流会中,陈华涛博士,陈三妹博士、宫婷婷博士、周筱博士、冯刚博士分享了各自成功的职场经验,给青年在读博士生或者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意见。为大家传递了努力进取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18日下午,李欧会长,钟宁院士和加藤院士都分别在各自领域,再次展现了科学的魅力与巨大潜力。使我们对自然灾害及防范、智能网络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16日的晚宴上,我们品尝了美食,还观看了高水平的文艺节目。更加品味到了友谊和合作的美好时刻。感谢为博协年会付出努力和智慧的每一位朋友。

总结起来,本次年会阵容强大,水平高,具有前瞻性。正如昨天徐荣会长在工作总结报告中所说,请相信“博采众长,协调发展”的理念,会让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继续发扬广大,为促进中日友好合作贡献我们的力量。

博士协会顾问、(社)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简称全华联)副理事长张书明致闭幕词

张书明理事长首先肯定了新一届博协理事会继往开来,以徐荣会长为核心的年轻一届博协理事会领导班子,继承了老一辈博协领导班子的优良传统,秉承了务实、架桥、创新、贡献的精神,在23年度的创新大赛等活动中,为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本次博协年会和晚宴,可以进一步团结广大在日博士群体,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继续添砖加瓦。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明年还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中日将会进一步进行友好交流。最后,张书明理事长祝福所有领导、博士、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的中日友人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来年更上一层楼。(撰稿:李正光;摄像:众干事)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