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日媒报道了一则噩耗:公明党前委员长竹入义胜去世,享年97岁。
对于多数人来说,公明党与竹入义胜的名字都略显陌生。多数人对于公明党的了解,就是11月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造访中国的新闻。尽管在日本政坛,公明党无法与日本自民党、民主党的影响力相媲美,但对于中日两国的关系,公明党几十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进,为中日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尤其是前委员长竹入义胜,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友好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公明党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1926年出生的竹入义胜,曾任东京都文京区议员和东京都议员,在他走进政坛后,“建立与中国的关系”就成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政治议题。1970年6月,竹入义胜出任公明党委员长,并在1972年就来到中国进行首次访华,并与时任总理周恩来举行了会谈。尽管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会谈,但竹入义胜依然严谨对待,与通行的公明党成员正木良朋一起拟定了20条“加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张,收到了周总理的支持。当时,周总理盛赞公明党:在中国问题上发表了很好的见解。
正是这次造访中国表现出的积极态度,竹入义胜给中日两国的破冰注入了浓浓的暖流,甚至对时任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起到了关键作用。多年后,田中角荣身边的人透露:就是因为看到了被称为“竹入备忘录”的竹入义胜访华笔记,让田中角荣决定亲自造访中国,正式拉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幕。
在随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工作中,竹入义胜同样承担了相应的工作。最终,中日两国在1972年正式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在这个过程中,竹入义胜率领公明党积极参与到各项议题之中,因此也被誉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推手”。
可以说,竹入义胜与公明党,就是“中国的老朋友”。虽然回顾过往,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但是70年代的全球风云纵横交错,如果少了竹入义胜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斡旋,那么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恐怕还要往后推迟很多年。
从1967年1月到1986年12月,竹入义胜一直担任公明党的委员长。长达十九年的任职,公明党自然也受到他的影响,成为日本政坛上一个重要的“亲中党派”。早在1971年,公明党就正式公布了对华的政策:“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种明确的态度在日本政坛时非常少见的。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当时,公明党书记长市川雄一对天皇的讲话明确表示:“御言”明确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责任。这种敢于正视历史的勇气,在日本政坛是非常不多见的。可见在竹入义胜的领导之下,哪怕他已经卸任多年,但是“尊重历史、加强中日友好合作”,这已经成为了公明党的“基本要义”之一。
直到今天,虽然竹入义胜已经远离政坛多年,但是公明党的“亲中”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如今的党首山口那津男,在2009年9月连任党首以来,也多次造访中国,并如竹入义胜一样,一直推进中日友好交往,试图为近年来逐渐走冷的中日关系再次带来暖意,要求日本政客不要再参拜靖国神社、正式历史问题等。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今天,我们带着怀念的心情送竹入义胜,感慨他在中日友好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建设中日友谊的纽带,为两国人民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他的奉献和智慧,将永远被铭记在中日友谊的历史长河中。如果如竹入义胜这样的人,和公明党这样的党派更多一点,那么中日两国又怎会陷入到漫漫的“冷战期”之中?(作者系日本华侨报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