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罗大佑!我时刻想听你的歌唱
作者:徐迅雷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2/2024 10:23:23 AM
 

A

时光进入2024年,罗大佑迈进了70岁的门槛。

罗大佑真是“老先生都没有停”啊!

2023年12月31日19:30开始,跨越到2024年元旦,北京卫视《踏上新征程——2024BRTV跨年之夜》,开启了“全开麦”“全门类”“全代际”的音乐晚会。罗大佑在晚会开始和收尾阶段两次出场,先后共演唱了4首歌曲——《恋曲1990》《童年》和《你的样子》《明天会更好》。

北京卫视跨年演唱会影响巨大,全网流量动辄几十亿次。这次一大批老牌歌手重磅回归,除了罗大佑,还有谭咏麟、崔健、张信哲、蔡国庆、许巍、孙悦……老牌歌手带来诸多经典老歌,还真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老歌最好听啊!网友戏言:一首《童年》,“初听是高三,再听已是三高”。

尽管进入老年序列,罗大佑的演唱不再有曾经的中气十足、朝气蓬勃,但是情怀依旧、激情依然。我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歌迷,对罗大佑的热爱绝不会改变,我想说的只是:“罗大佑!我时刻想看你、听你的歌唱!”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2023年的最后一天,发行近四十年仍传唱不衰的时代金曲《明天会更好》,再度以群星演唱的方式被唱响。

“时代金曲再叙两岸情深,超强阵容携手温情贺岁。”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此次全新版本的《明天会更好》MV,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全网发布。三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电影人、音乐人携手献唱。他们中来自台湾的有:胡德夫、张信哲、信、潘玮柏、萧敬腾、韦礼安、颜人中、吴奇隆、林心如、郭采洁、陈妍希、陈意涵、王大陆等;来自大陆的有:韦唯、张靓颖、周深、易烊千玺、王俊凯、王源、王一博等。开头第一句,就是我极其喜欢的胡德夫所唱的。

这是对罗大佑作曲的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最好致敬。

有永远的“童年”,才有永远的“明天会更好”!

B

时间胶囊,回到童年。2022年5月27日晚20时,在半小时暖场之后,68岁的罗大佑举办的首场线上演唱会,在腾讯微信视频号上正式开启,我全程收看。

结束后随即重播了一遍,直播间数据显示,共有4000多万人看过,8000多万人点赞。

这场演唱会的主题就是《童年》。这是继崔健、周杰伦之后,又一场国民级社会情绪的“回忆杀”。

星光下,宝岛上,夜晚的花莲,碧绿的草地,一支乐队,一架钢琴,一组伴唱,呈现了音乐的三部曲:光阴、童年、恋曲。现场如简单的露营地,篝火摇曳在不远处,演唱间隙有阵阵虫鸣传来。花莲本来就是诗意洋溢的地方,曾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它西靠耸立的中央山脉,东临浩瀚太平洋;我曾在西侧的太鲁阁公园探访峡谷断崖,在东边的七星潭捡石踏浪……

罗大佑提到了新冠疫情,觉得在这个时刻,应该给大家鼓劲,用音乐慰藉心灵。节目单重现经典:《滚滚红尘》演奏版,《野百合也有春天》,《追梦人》,《你的样子》,《海上花》,《风吹风吹》,《爱人同志》,《未来的主人翁》,《永远的微笑》,《情人的眼泪》,《无言的歌》,《爱的箴言+是否》,《梦》,《甜蜜的家庭》变奏曲,《家II》,《请珍重》,《同学会+伴侣》,《童年》,《恋曲1980》,《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明天会更好》。罗大佑还特意邀请民谣乐队“五条人”为演唱会伴奏。

与过去握手,与童年重逢,原来很简单,只需一场音乐会。

这是一场非凡的演唱会——空间跨越线上线下与海峡两岸,时间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

引爆非凡,这就是罗大佑。

C

1954年7月20日,罗大佑(Tayu Lo)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他是客家人,祖籍在广东梅县,那是一个客家人聚居地。

罗大佑的父亲罗承辉是一位名医,二战时就是军医,罗大佑自己也是学医出身。“医学院要念七年:第六年见习,第七年实习。”“一具尸体要整整搞三四个月。解剖完祭拜后,以沸水煮烂附着的肉及软组织—-骨头尚可用来继续学。”这是他自己的“回忆杀”。和鲁迅一样,罗大佑也是“弃医从文”,不过他这个文是文艺,写词谱曲并且演唱。

罗大佑放弃医生职业,玩起了摇滚乐,一方面是因为兴趣和天赋,另一方面则受当时台湾的社会氛围影响,当时有大量的进口唱片涌进来,特别是美国的摇滚乐和爵士乐。

罗大佑被称为“华语流行音乐教父”,获各类大奖无数。他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一座高峰,他以广阔的人文视野、对现实生活与历史的批判态度、天才而专业的音乐创作精神,以及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作品,成就了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

 “罗大佑唱的是曲折沉重的历史,一首歌可以站在史诗的高度,为大时代留下见证。”2021年8月21日,第32届台湾金曲奖将“特别贡献奖”颁发给罗大佑,作为“引言人”,知名乐评家马世芳说,“听罗大佑的歌,好像成为更懂事、更沧桑的人。罗大佑的歌,有的不只是波涛汹涌的大时代,也唱出大我、小我的纠结。他写得最好的情歌,可以都不只是关于爱情。谢谢罗大佑的歌让大家成为更有胆量的大人!”

悲情——悲情中饱含反思、质问和悲悯,如此即便是情歌,也是情歌中之大者。马世芳曾这样评价当年的流行歌曲:“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朋友是在哪个时刻倏然惊觉:中文流行歌曲竟已变成一门足以承载时代、反映思潮的艺术形式。”

D

音乐是疗愈,是启迪。无论是卫视的跨年演唱会,还是免费的线上演唱会,都是一种精神共赏、文化共富。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生岂能离开好音乐、好歌曲!

罗大佑的第一个正式作品,是近半个世纪前在1973年创作的《歌》。歌词源自徐志摩翻译16世纪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写的一首诗。罗大佑把《歌》写成了歌,后来这首歌在1977年成为电影《闪亮的日子》中的插曲,电影版本为刘文正演唱。歌曲一开始就唱道:“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歌坛兴起了民歌民谣风。1975年6月6日,杨弦等台湾第一代民歌手,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从此拉开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序幕。

罗大佑的歌曲,都是成熟男人做词作曲,演唱给成熟男人听的。《童年》,就是适合成年人演唱的歌曲,后来高晓松《同桌的你》异曲同工。《童年》是典型的校园民谣,罗大佑在1976年写成,那时他正在读大学3年级,正好是回忆童年的年纪。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为了思考、写作、推敲《童年》的歌词,罗大佑花了5年才完工,他就是这样的认真,标准的“工匠精神”。他的内心,就是想着把歌词写到极致;他曾说:“创作者必须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是一定的。”

而把《童年》唱出名的,则是台湾电影界大红人、金马奖影后张艾嘉。那是张艾嘉的专辑《童年》,出版于1981年,是台湾滚石唱片公司发行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它为滚石打响了第一炮。

专辑由罗大佑负责制作,这也是罗大佑第一次当制作人,里头有6首歌是他的作品,最著名的当然是《童年》。

脍炙人口的《童年》出来后,不得了,海峡两边、大街小巷都在唱。我是1982年读的大学,我们全班同学都会唱,那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学生时代,我们会调皮地把其中的一句歌词唱成:“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吱吱嘎嘎跳着迪斯科。”

 罗大佑另一首校园民谣风格的《光阴的故事》,则是他大学毕业那年写的,因为台湾的医学院要上7年,所以那时的他已经26岁了。

“1982年,罗大佑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使用了摇滚乐的语言,关注了时代的变迁,撼动了当时的台湾社会。”《之乎者也》中,第一首歌曲《鹿港小镇》。

尽管罗大佑并不是台湾第一个尝试摇滚编制的歌手,此前有李双泽、侯德健等先驱,然而马世芳认定,台湾这个“启蒙时刻”,就是1982年4月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问世;由此,罗大佑成为“第一个把摇滚的形式实践得如此彻底、把歌曲的煽动力展示得如此激切的音乐人,这使他真正成为横扫世代的标记”。

E

罗大佑词、曲、唱三绝,综合起来看,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罗大佑的演唱的歌声,富有个性,辨识度很高,一听就是他,尽管有的人不喜欢。

罗大佑的曲,那是音乐天才才会拥有的旋律灵感。语言无法到达的地方,让音乐抵达。

最不能忽视的,是罗大佑写的歌词——以情怀为载体,以天下为己任,态度之真切,观察之细腻,细节之生动,判断之准确,思想之深邃,问题之逼近,意见之锐利,叙述之奇崛,语言之练达,语调之沉郁,都让人爱得无法放下。

罗大佑写歌,往往是先有旋律后有歌词。他写歌词,受余光中、洛夫和杨牧等人的影响很大——正是他们的新诗拓展了他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大家余光中曾说:“中国乐坛上,有两位像列侬一样的伟大诗人,一位是崔健,另一位就是罗大佑。”

罗大佑有散文随笔集《昨日遗书》(现代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这是一部“人生随笔”“人生絮语”,写家庭,写爱情,写自己的成长,时不时有意识流的笔法。台湾、纽约、香港、北京、台湾……罗大佑生活过的地方,颇像一个人生环形道,历经丰沛的人生阅历之后,他最终回归到出生地。

书中写情感情爱的篇章《一九八四》最长,也写得最迷人,最让人心旌摇荡。不需要联想奥威尔的小说杰作《一九八四》,罗大佑有着自己的爱情佳作。

直接写关于作词作曲的文字,在《昨日遗书》中并不太多。这是其中的一段:

有时在家中写曲的时候,很不想接电话。

写曲子的时候,事实上是一种至少是部分自我封闭的状态的。

是这样的:如果一段短过一分钟的旋律,在自己的脑子里能转过至少三个礼拜以上的话,就大概可以确定这首歌出街以后,购买者至少可以听到两个月以上……天天听。

有些歌是很短的,如《童年》或《飞沙风中转》,它们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变化不大。

这种形态的曲子特别容易写,因为没有比这种东西更简单的了——但是也特别难好听、难持久。你想想,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民歌都是这样写的,几千年下来,你还能搞出什么不同的花样?

太难了。

写曲子容易,但要使曲子的生命长一点,就很难。我相信曲子的生命是和你放进去写曲的心和时间的生命过程是成正比的。没有白吃的午饭;也不会胆敢自以为是天才。

我们凡人最好有点自知之明,也只好多用心点了。(见该书第174页)

什么曲子能够成为金曲、成为经典?“曲子的生命是和你放进去写曲的心和时间的生命过程是成正比的”,这本身就是一句经典答案。

罗大佑在《昨日遗书》最后说道:“歌曲从来就没有不是从心灵创作出来的。”

罗大佑有《昨日遗书》,马世芳也有散文随笔集《昨日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两者书名如此相近。

1971年生人的马世芳,父亲是著名作家亮轩,有《青田街七巷六号》《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等著作;母亲是台湾校园民歌的重要推手、资深广播人陶晓清。在《昨日书》中,马世芳这样比较分析了罗大佑和李宗盛的歌:

“罗大佑和李宗盛解放了中文歌曲的语言套式,有态度、有思想,示范了创作、制作的精湛手艺。罗大佑的歌依然承载着‘大时代’的悲壮情绪,和那个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而李宗盛的歌则几乎都是个人主义式的内省,那些百转千回的辩证,同样只能属于‘大人世界’,你得见识过若干江湖风雨,才能体会他那些‘世故的情歌’。罗大佑的沧桑尚属于一个犹然年轻的时代,李宗盛的世故则是一代人‘集体告别青春期’的仪式。”

当校园歌曲越来越“乌托邦”,当民歌运动越来越苍白虚弱,而社会在起伏变革,“涌动的地气”扑面而来,这时候最需要突破原有的“场域”和“惯习”,无病呻吟已无市场,那些能够唱出时代苦闷、唱出叛逆精神、唱出在变革过程中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的歌手,才能成为时代的符号与标杆。罗大佑成为跑在最前面的先驱,他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因此成为了经典。

“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罗大佑在1982年创作了《野百合也有春天》,这是电影《野雀高飞》的主题曲,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记得那部电影,但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成为了经典。

野百合具有“草根性”,在台湾鲁凯族里,是崇高荣耀的象征。1990年春天,台湾还是李登辉执政的时代,在台北发生了“野百合运动”,学生在中正纪念堂前广场静坐抗议,要求民主改革。这场“野百合学运”,深受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的影响,“野百合”也有追求和拥有春天的权利。

“我爱你想你念你怨你深情永不变……”罗大佑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他的作品不仅深情,而且充满思想性。罗大佑是难得的“知识分子型”歌手。

F

在那场线上演唱会中,没有听到《鹿港小镇》,这让不少人感到遗憾与失望。

鹿港并不是罗大佑的家,罗大佑出生于台北。1980年创作《鹿港小镇》时,罗大佑甚至还没去过鹿港。他在台北,与一位来自鹿港的打工仔相识之后,用想象与灵感创作的歌词。可这首歌的词曲确实太经典太经典,那是另一种“乡愁”: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

歌词里的意象,一个个都是那么的鲜活!受这首名歌的感召,我曾先后两次去到鹿港小镇。2014年11月,我率领都市快报梦想旅行团畅游台湾,其中一站就是特意前往鹿港小镇,体会《鹿港小镇》的意境,寻找歌曲里的妈祖庙和“十八岁的姑娘长发盈空”。2017年2月,带着尚在台湾成功大学读研的女儿徐鼎鼎,又去了一趟鹿港,为她当了一次导游。

鹿港是彰化县的一个镇,面向台湾海峡,海峡对岸就是福建泉州。清治时期,有所谓“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台北万华)”的说法。因时代的变迁,鹿港后来衰落了。当今小镇上的房子大多低矮,在我们浙江随便哪个乡镇的建筑物都比它更为像模像样。鹿港最著名的是天后宫,供奉妈祖,这尊绝无仅有的“黑脸”妈祖像太过珍贵,据说因为前来参拜的香客络绎不绝,所以妈祖的脸都被香火熏成了黑色。鹿港的龙山寺,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拥有精美的雕刻。而最有趣的莫过于“摸乳巷”,那“一线天”似的小巷又窄又长,迎面走过的一对人得侧身……

《之乎者也》是罗大佑个人专辑的开山之作,而《鹿港小镇》是《之乎者也》的开篇之作。《鹿港小镇》关注了时代的变迁和小人物的命运,是漂泊台北一族的代表之歌,更是离家在外的人的奋斗之曲:破灭的幻想,回不去的故乡,无奈又沉重的情绪,绵长又深沉的乡愁,让今天大陆漂泊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感同身受。诗言志,歌蕴意。其中最深刻的歌词是:“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在《鹿港小镇》中,罗大佑注入了摇滚乐的语言,在那个时代的台湾,这是新鲜事。彼时台湾滚石唱片公司处于草创时期,老板段钟潭听到罗大佑毛遂自荐的作品《之乎者也》,“认定这是个宝,太好了”。《之乎者也》一出手,就创造了大卖14万张的纪录,被评价为“在台湾流行乐坛投下的一颗改变流行乐史的原子弹”。我在《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张钰良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一书中,读到黄锐海文章《滚石进化论》,里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之乎者也》刚出来尚未发行时,段钟潭去一个茶艺馆喝茶,很兴奋地请茶艺馆的小姐帮忙播一下这张唱片。结果第一首歌《鹿港小镇》还没播完,其他客人就跑去抗议:这是什么歌,怎么唱得五音不全!那时候大多数人听音乐,还停留在邓丽君式的审美标准上……

滚石唱片刚起步那几年,罗大佑、张艾嘉、李宗盛,成为最强大的三角阵容;巧的是,他们三人与老板段钟潭都是巨蟹座,7月生人:段钟潭和李宗盛的生日都是7月19日,罗大佑是7月20日,张艾嘉是7月21日。他们都是世间多情的人,他们还真是做什么都会成什么。

G

由于某些原因,那场线上演唱会没有安排演唱的名歌,还有《皇后大道东》《亚细亚的孤儿》。这两首歌,尤其具有史诗的特质。

《皇后大道东》由林夕填词,罗大佑谱曲,花比傲编曲,罗大佑和蒋志光演唱,收录于滚石唱片1991年7月发行的同名合辑《皇后大道东》中。同年,林夕凭借该曲获第9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最佳填词奖,罗大佑获最佳作曲奖。

罗大佑的歌曲,洋溢着家国情怀、人文精神,从未离开过社会现实。《皇后大道东》是罗大佑外出购物时看到“皇后大道东”的路标,灵感泉涌下的作品,它和《原乡》、《首都》一起,被称为“罗大佑的中国三部曲”,个中有他对香港未来的追问,有对台湾根源的探索,有对内地变革的思考。

罗大佑认为,他是一个音乐人,“不是一个抗议者、愤怒者”;是一个“信息的使者”,通过音乐把个体与自然、社会、时代、灾难等等联系起来,“罗大佑的歌不能没有信息,除非罗大佑死了”;自己的职责,就是“用音乐替人们创造出更多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愈来愈拥挤的世界喘一口气”,“我用歌声表达,龙应台用她的文学表达,这都是时代的一个出口”。

在合辑《皇后大道东》中,收录了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东方之珠》。《东方之珠》最初是粤语歌,始创于1986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罗大佑确定将香港作为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二个起点,音乐视角自然而然地从台湾转向了香港,《东方之珠》改写为普通话版歌词,好听且好唱,立刻风靡内地,传唱极广,成为了不朽名作。我清晰地记得,歌曲上市不久,我去深圳休闲游,正在一个景点附近坐着休息,忽然《东方之珠》的灿烂歌声从扩音器里破空而来,然后看到七八个小学生欢快地从门口奔跑而出,嬉闹的笑声伴随着歌声,让我“虎躯一震”,感动到了。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今天来看,罗大佑的歌词是那么的深刻到位,让人回味无穷:“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2019年,《东方之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东方之珠》与《皇后大道东》是写香港的,稍早的《亚细亚的孤儿》是写台湾的,它承载了百年历史的沉重。

写《亚细亚的孤儿》时,在罗大佑眼中,台湾已经成为亚细亚的孤儿,是一个“孤岛”。歌曲沉吟于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三种时空并列存在。“少时不解曲中意,长大已是曲中人”,这是读者、听众的感受。真正优秀的音乐,总是与时代结合在一起的。但有时候先驱早已跑到前头,而时代会落在后面。在那特殊的年代,权力防范艺术也就成了常态。发行于1978年岁末的《龙的传人》,由侯德健创作,李建复演唱;当时台湾的“新闻局局长”宋楚瑜,亲自动手也把那个歌词给改了,“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剑”被改成“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罗大佑在1983年发表的《亚细亚的孤儿》,明面上也不能说是指台湾成了“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

乐评人马世芳说,“假如你问我心目中中文流行音乐史最经典的歌词段落,这四行歌词会是我心目中愿意列为经典的例子。”《亚细亚的孤儿》这个歌名,来自台湾前辈作家吴浊流先生1945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之名。罗大佑当年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了《亚细亚的孤儿》这本书,书名的这几个字,就触动了他的灵感,脑海中马上就迸出了旋律。

1983年,罗大佑出版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未来的主人翁》,《亚细亚的孤儿》这首歌,当时是放在A面第二首。为了让它能够符合当年国民党政府的意识型态,送审能获得通过,加了一个“红色的梦魇——致中南半岛难民”的副标题,作为“障眼法”。

那么,是谁想出这么天才的“障眼法”呢?他是杜达雄,《未来的主人翁》这张专辑封面的美术设计。所谓“中南半岛难民”,是指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了,南北越统一,当时有很多南越的民众不愿意接受新政权的统治,纷纷逃难出来;歌词中“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等等,完全可以做这样的解释。

马世芳曾说,高二那年一个失眠的晚上,躺在床上,蓦然想起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时一道闪电击中脑袋,我想通了:这首歌唱的从来不是那障眼的副标题‘致中南半岛难民’,而是我们自己的历史。这桩发现狠狠震撼了我。自己似乎错过了许多饶富深义的歌词,它们埋藏着重重的线索,每一条都与我们的集体记忆血肉相连。”

这,就是音乐艺术的共鸣共振。

H

与当下共情的,叫流行;与未来共鸣的,叫经典。

在演唱会,罗大佑往往都是最后演唱《明天会更好》。有人说,唱这首歌会削减社会批判的力量,也有人说历经苦难可让人更确知慈悲与幸福。

我其实也最期待罗大佑最后演唱《明天会更好》,因为这是动听且不朽的经典。

创作于1985年《明天会更好》,是群星为公益演唱的歌曲,为“世界和平年”而作,表达了人们祈求和平的心愿、期待明天会更好的愿景: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

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其中有蔡琴、余天、苏芮、潘越云、甄妮、费玉清、齐豫等著名歌手和艺人,当年在录音棚录制的群星演唱的视频,极富激情,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最后的镜头是罗大佑伸出大拇哥表达赞赏。

这是向著名的《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致敬之作,也是学习之作,亦是在华人世界里的超越之作。1985年,为拯救非洲饥民,迈克尔·杰克逊等群星创作演唱的《天下一家》,震撼了亿万人的心,风靡全球。

《明天会更好》由罗大佑作曲,而作词者除了罗大佑,还有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等一大批人。

罗大佑为《明天会更好》创作的歌词最初版本,其实是这样的,一共有5段:

轻轻抚摸麻木的身体,

无奈闭上你的眼睛,

这个荒谬的世界,

依然黑白不分的转个不停。

春风已解风情,

刺痛少女的心。

那旧时撕裂的伤痕,

永不会愈合了。

 

抬头寻找夜空的繁星,

天际闪现一丝踪影,

传来喜玛的高原

千年的冰雪渐渐消融的消息。

黑夜热泪滚落,

灼痛少女的心。

 

让愤怒语化为音符,

控诉无耻的谎言。

嘶哑着你的咽喉,

发出一阵怒吼。

让我们撕碎着旧世界,

让我们重构美丽新世界,

让我们的泪水,

淹没着卑鄙的灵魂,

为苍天献上虔诚的祭品。

 

谁能离开自己的家园,

抛弃世世代代的尊严,

谁能忍心看那昨日的小丑,

带走我们的笑容。

青春堕入红尘,

双眼蒙上了灰。

让久违不见的泪水,

洗涤受伤的心灵。

 

日出依旧寒冷,

大地杂草丛生,

让骤雨锤出的音响,

谱成命运的交响。

嘶哑你的咽喉,

发出一阵怒吼。

让我们撕碎这旧世界,

让我们重构美丽新世界,

上天保佑明天会更好。

这是站在非和平的世界对和平世界的向往,有着深沉的忧郁色彩、浓烈的批判因素。这里写过去和现实的内容,被认为太灰色,不适合做公益歌曲,无法釆用。经过众多高手反复修改打磨的新歌词,是明媚、明丽、明天的,当然更适合,也成为了经典。

I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上了岁数的罗大佑,尽管在镜头前时有气喘吁吁,声带也明显老了,没那么年轻了,但情怀不老,深情依旧。

我们幸好有一个罗大佑。

年少未识罗大佑,听懂已成曲中人。很多年前,马世芳说过一句极其深刻的话:“当一代人开了眼界,竟还要回头巴着救世主不放,便实在是没出息了。”回忆和怀旧,本质上不是要回到童年,不是要回到青春,而是回到那一个自由奔放朝气蓬勃的时代。

罗大佑曾多次说过,他并不喜欢别人称他为“教父”。“我在乎的是,我死了,我的歌还有人唱。我的曲子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风格,这风格是这个民族拿得出去的,不会丢脸的。”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恋曲1990》,唱出了多少人的人生?我曾经想拿“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作为我一本书的书名。人生向内需要小生活,人生向外需要大格局——罗大佑每一句嘶吼,都是时代,都是人生。

音乐人生,沐光而行,太平洋的风依然温暖。(作者系香港新闻社日本分社特约评论员)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