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结构的调整,与就业趋势的变化,息息相关,也是高三学子、应届毕业生以及家长关心的问题。辞旧迎新之际,北京这样的特大型都市发布的几个人力信息,释放出重要信号,值得关注。
《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北京常住人口自2017年以来呈现“六连降”的趋势。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市民政局、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通过积分落户等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增量扩容、提质增效、拴心留人。
据统计数据,2022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4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1.3%,比全国高出1.5个百分点。一方面,是高龄者占比日益增长、青壮年劳动力出现分流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彰显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决心。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待不住?什么样的人最紧缺?就业红海在哪里?答案逐渐明晰。划重点——“养老服务”和“高层次人才”。
大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齐备,就业环境相对规范、透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在此聚集,安家立业。然而,面对育儿、入学这些问题时,有不少人选择返回老家或者到邻近城市购房落户。究其原因,目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施行的是特殊人才引进和积分落户等人才政策,而积分落户政策对于申请人的收入、纳税、学历、专业、工种等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把不少人挡在合格线外。
就在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在“2024知乎教育大会”中的发言,同样释放了社会对于福祉、介护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的信号。
发言指出,中国就业人口中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新职人”,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主流群体,预计可达4亿人的规模,“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经验技能”“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是这个群体身上的典型身份标签。
《北京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中写明,除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养老介护人员外,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法人代表及管理者,都可以获得落户加分或按照人才引进政策落户北京。
就是说,在同样的收入和学历条件下,养老介护行业的人才,更容易得到政策倾斜。在积分落户系统中,获得加分,或者直接通过人才引进的渠道,落户这些具有发展潜力的特大型城市。
创立于千禧年的东京福祉大学,有“国际化福祉人才的摇篮”之誉。社会福祉学部下设社会福祉学、介护福祉和经营福祉等专业,包括本科和硕博阶段的课程,每年持续向社会输送养老、福祉领域的专业人才。
经营福祉专业,用经营学知识叠加福祉制度的建设和规划,培养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到微观层面的一线护理知识的掌握,面面俱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毕业生适用于介护福祉机构的管理岗位、社保及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岗位。
社会福祉专业的学生,在读期间,将针对养老、助残以及帮扶贫困群体等社会问题展开课题研究。通过团队讨论、实地考察和数据调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位于伊势崎校区的“介护・保育实习楼”,配置了丰富的康复、助健的器械和模型,介护福祉学专业的学生,将通过充分的教学演示和临床实习,掌握包括“吸痰术”“营养管理”等在内的生活急救设施的操作及管理办法,获得能够胜任一线福祉工作的经验和能力。
此外,东京福祉大学所属教育集团旗下还有保育院、养老院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在东京福祉大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通过介护福祉士或社会福祉士的资格考试。
坦白地说,近年来,留学生回国求职,竞争愈发激烈,选对专业非常重要。当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如何度过高质量的晚年,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专业人才借助专业手段,帮助有需要者恢复或者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这既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养老介护,将注定是一场坚持不懈且意义深远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