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东读西看】阿清婆更是一盏灯
——夏目漱石《哥儿》读后感
作者:程千凡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2/26/2024 2:47:05 PM
 

有日本“国民作家”美誉的夏目漱石的小说《坊ちゃん》,翻译成为中文的时候,有的将其译为“哥儿”,有的将其译为“少爷”。到底哪一个译词更为准确,或者说更为贴切,我也说不准。两译并存,也许会成为未来中日翻译界的一个话题,或者成为一个课题呢。我现在手中持有的是《哥儿》(汪明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1月第1版),但是,我个人还是喜欢“少爷”的译法。未来。我也希望把我的儿子叫做“少爷”。这样,在这篇小文中,我对主人公也就用“少爷”之称了。

读着夏目漱石的《哥儿》,特别是里面那位陪伴、引领“少爷”成长的上了年纪的保姆——阿清婆,我就想到鲁迅作品《阿长和山海经》里面的保姆“长妈妈”,想到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里面的保姆“宋妈”,想起当代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名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来,保姆也可以成为作家笔下传递情感的媒介。当然,像鲁迅弟弟周作人那样把日本人保姆变成自己妻子,并因她撕碎了兄弟情谊,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读着夏目漱石的《哥儿》,我能够感受到阿清婆是“少爷”孤独时光中一盏温暖的灯。看起来“少爷”出生在大户人家,但因为性格倔强顽皮,实际上是一个“人嫌狗不待”的孩子。这个时候,只有保姆阿清婆在家庭里陪伴着她。“少爷”被爸爸打骂的时候,阿清婆会偷偷地递过来糖果、点心和彩绘铅笔。“少爷”没有零花钱的时候,阿清婆会硬借钱给他。“少爷”临行出远门的时候,阿清婆更是絮絮叨叨反复叮咛。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谊,犹如一盏温暖的灯,给“少爷”带来了终生难忘的温暖的爱。

读着夏目漱石的《哥儿》,我能够感受到阿清婆是“少爷”成长过程中一盏指路的灯。人在成长过程中,有的时候需要导师般的具体指点,有的时候需要有别于严厉教育的热情鼓励。当“少爷”意识到别人都在讨厌他的时候,文化不高的阿清婆却这样对他说:“你性格直率,这是品行好的表现”。良言一句三冬暖,阿清这一句话,是对“少爷”的肯定,更是对少爷的引领。让少爷不仅未来把“品行好”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更在长大成人后用“品行好”这把尺子来衡量大千社会的芸芸众生。

读着夏目漱石的《哥儿》,我能够感受到阿清婆是点燃“少爷”精神情感的人性之灯。大户人家的子女,因为复杂的家际关系,内心中大都有各种各样的纠结,也就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冷漠。说句得罪人的话,他们的人性不会高于贫家子女,有时甚至会走向反面的。“少爷”和哥哥分家之后,继续选择读书,无奈的阿清婆只好选择到亲戚外甥家做女佣,但她继续等待着“少爷”有出息后的“归来”。这种近似依恋的期待,给“少爷”带来的是责任感。阿清婆去世前还这样说:“少爷,我死了,请你把我埋在少爷家的佛寺,我会在坟里开心的等你来……”这种生离死别的期待,点燃了“少爷”精神情感中的人性之灯。

《哥儿》这篇小说,看似淡淡叙述,实有浓浓情感。我读着,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性,任眼泪滴落在键盘上……脑海里浮现着阿清婆的千姿百态。我不想再去说里面其它种种人物,只被“少爷”的保姆阿清婆感动着……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