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冲绳战的文学观照与锚定
作者:王扬晨曦、林敏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  发布时间:3/25/2024 2:56:18 PM
 

2022年,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强调:“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然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愈发云谲波诡。其中,冲绳,即琉球,因其太平洋第一岛链关键节点的重要战略意义与盘根错节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亚太地区区域国别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回溯历史,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行“大陆政策”的日本瞄准琉球群岛、朝鲜半岛乃至中国等邻国及周边地区,以求国土扩张。作为明清数百年以来的朝贡国,琉球王国在1875年为日本强行占领后,于1879年被迫改名为冲绳。且二战期间,随着战争向日本本土逼近,冲绳成为日美之间的主战场;冲绳战作为太平洋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之一,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伤亡最多的战役。随之,因日本战败,美军接管冲绳,这对冲绳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造成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冲绳战为锚点,放眼文学这一反战记忆媒介,聚焦其社会效应,思考时下和平反战教育的形态可能,助力各国人民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兵燹: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1944年8月起,美国驻塞班岛的空军部队对小笠原群岛的日军部队进行了近50次的空袭,其目标是摧毁硫磺岛的机场和父岛的港湾设施。随后,为支援硫磺岛战役,日军在冲绳构筑起核心防卫地带。与远离本土的硫磺岛不同,冲绳作为日军入侵朝鲜和中国的空军基地,以及向东南亚运送物资的集散地,是日军重要的战略地。因此,为夺取制空权,美军继占领硫磺岛战役后,开展对日本土的登陆作战,行动从1945年3月18日空袭九州开始,到1945年6月22日冲绳战斗基本结束,历时96天。其中位于冲绳的激战持续了82天。期间双方伤亡人数超15万,冲绳战因此被冠以“铁雨”之称。

1993年,大城立裕的小说《从太阳的尽头》荣获平林泰子文学奖,作品主要围绕美军在冲绳本岛进行的登陆作战,多视角全面地描述了冲绳战役,刻画了冲绳沦为无间炼狱的惨状。在冲绳战中,日军依靠悬崖峭壁、深沟高谷等险峻地形在冲绳南部筑起坚固隐蔽的屏障,使美军向南的进攻举步维艰。小说就此写道,面对日军疯狂的抵抗,美军在战斗中投入新型喷火坦克和重型坦克,对日军据守岛屿南部数平方公里地区进行了最猛烈的炮击。坦克压过战壕,冲向日军阵地,用汽油弹打穿日军隐蔽的洞穴和坑道。无尽的黑夜被炮弹撕裂得鲜血淋漓,死寂的原野被悲鸣充斥得令人窒息。在连天战火中,向冲绳南部逃窜的岛民伤亡惨重,与故乡一同被绞灭在死亡的漩涡中。大城立裕借助其战争时期的体验和记忆,对冲绳的历史进行了真实回顾,并通过逃亡群众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摹了血肉横飞、赤地千里的战争惨相,剖析了群众亲眼目睹战争后出现的恐惧、茫然、愤怒等情绪与失眠、记忆闪回、人格解离等症状,向读者再现了战争“地狱变”般的可怕和残酷。而目取真俊则选取冲绳战的幸存者为叙述对象,从参战士兵、普通民众等不同视角对记忆中的战争进行了历史再加工,极尽描述冲绳战给冲绳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其经典作品有《水滴》《传令兵》《叫魂》《风音》等。这些小说中揭露出战争对双方心理层面的迫害,即所谓的战后心理综合征,在2015年NHK播出的《冲绳战役全纪录》中亦有所表露。影片中,谈及冲绳战,伊智万里子透露道,她至今仍无法忘记发狂的美国士兵的样子,并将其比作战争机器;原属美军第六海军师团的格雷·纽特班长,在参与冲绳南部扫荡时,目睹了无辜儿童被逼跳崖惨死的情形,当时的景象俨然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这,只是这场战役深刻影响的冰山一角。

伶仃:支离风尘际,漂泊天地间

十四世纪末,琉球群岛中山、山南及山北三个王国先后前来中国朝贡,逐渐形成了中国中央封建王朝与琉球诸国间册封朝贡的制度。到十九世纪末,琉球国先后经历废国立藩、废藩立县,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冲绳县。然而,这片被日本接管的土地,并未得到其应有的待遇。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冲绳首当其冲,沦为日本本土作战的主要战场。日本战败后,日美媾和,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规定美军在日本驻扎以保障日本的安全,日本则需为其提供驻扎基地——其中人数最多的基地正是冲绳。尽管美军在进驻、占领并统治冲绳27年后,于1972年将施政权移交给日本,但其基地问题始终未能解决。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强调了“归属和爱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但在这漫长的颠沛流离中,冲绳发展失衡、问题频发,冲绳人国家归属感日渐丧失、国民意识趋于淡薄。直至今日,冲绳仍在自我独立、日本政府、美军基地三方势力中歧出歧入,风萍浪迹。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其作品《冲绳札记》中探讨了明治维新以来冲绳与日本、冲绳县民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反思冲绳及冲绳民众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沦为陆地战场这一巨大牺牲的事实,论述了冲绳在美军占领下与返还日本后民众的战后生存现状。他在作品中揭示出日本近代化历程中强行将冲绳纳入日本体制,及其过程中所进行的皇民化教育对民众意识的摧残,也申斥了美国军事政治统治下大规模军事基地对社会安定的破坏,他试图找寻改善冲绳人处境的方向,却最终绝望于其身如不系之舟的悲惨命运。无独有偶,大城立裕在《发光的荒野》以失忆少女记忆的恢复过程为线,刻画了时代倾轧下冲绳人的挣扎与彷徨,并由此解构记忆与归属感的关系。故事中提及,学校等作为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之一,由于美军的占领和强行征用,这些建筑失去了它原本的面貌,从而难以将其与记忆中的意象联系起来,必须将其作为一种全新事物来看待,以至失去了连结时代集体记忆与住民归属感的作用。甚而,由于原有的生产制度在美军占领后被瓦解,而新的贸易形式也没有完全确立,冲绳人无法以原有姿态继续生活下去,只得另谋出路。小说中,松田曾对重夫这样说道:“冲绳现在不属于任何地方。当然不属于美国,也不属于日本了。”另外,崎山多美亦在其作品《水上往返》《在城市的日子》等中,描摹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冲绳人,迷茫于自身归属,在对故土的眷恋怀念与尴尬的现实处境之间徘徊。辗转于日美间的冲绳,在美军基地问题和身份认同鸿沟的面前,尚未真正“回归”。

颓圮:时情工刻薄,民生愈艰难

除却以上问题,作为美军在亚洲主要的军事基地所在地,冲绳沦为转嫁危机的载体,为畸形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严重的占地与噪音、性暴力与治安问题等所困扰。这些由冲绳战及冲绳美军基地所导致的一系列负外部效应,将冲绳人进一步推向时代的泥淖。时至今日,冲绳民众依旧行走在反抗美军基地问题的荆棘之路上。但日本多届政府无视民众反抗,现强行在边野古海域实施美军基地搬迁所需的填海造地工程。另外,就居民针对普天间基地周边噪音问题提交的多次集体诉讼申请,日本政府虽然有意赔偿,但却屡次驳回居民关于限制美军飞机飞行的要求。甚至,据冲绳县政府调查显示,美军冲绳基地周边的水体多处被检测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超标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的安全。种种事件仍在继续,如此生存于日美夹缝之中,冲绳终究还未真正归属于冲绳人。而受瞬息万变的政治局势所影响,冲绳问题势必要被置于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棋盘之上。在更加复杂的发展背景下,冲绳及冲绳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让人不禁担忧。

有鉴于此,一众作家怀揣着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批判,将对冲绳的关注与反战的思考投入小说。诸如大城立裕的《出售爱情的小屋》中揭露了美军基地单方面规定土地租赁条件、暴力征地等占地问题;喜舍场直子《织布女之歌》、大城立裕的《鸡尾酒会》、东峰夫的《冲绳少年》及真藤顺丈《宝岛》等中暴露出强奸妇女、武力冲突等美军驻军犯罪问题;伊东润的《琉球警察》中展现了美国士兵、冲绳土著、外来移居者之间的种族歧视问题等。随着大城立裕、东峰夫、又吉荣喜、目取真俊等四位冲绳作家先后摘得第57届、第66届、第114届及第117届芥川文学奖,冲绳文学为日本文坛所忽视的局面有所改善。这些优秀的作品致力于地方反战文学,通过多角度回顾和挖掘历史,保护和传递战争记忆。并且作品中诸多有关身心创伤、身份认同、基地影响等现实问题的碰撞也帮助日本民众正视冲绳的灾难,推动他们树立反战争、反霸权、反暴力的和平意识,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和平反战教育的作用,为我们摸索新时代和平反战教育之路提供了参考。

战争,破家散业,愆德隳好。在梳理冲绳战及其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到冲绳战对人类文明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也留意到战争背后所潜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作祟、种族歧视与人权问题加剧等全球各地的共通性问题依旧蔓草难除,亟待解决。而和平学作为区域国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秉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理念,聚焦战争遗留问题,多维解读战争创伤与反战意识,坚持以思索促行动、以行动促改变的方式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同样是在2022年,习总书记于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指出:“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因此,为擘画新时代和平发展蓝图、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急需深耕和平学领域、厚植反战记忆研究。依托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帮助,统筹口述史、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影像记录等记忆媒介,联合家庭熏陶、学校课程、社会实践等培养模式,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的力量,传递老一辈对战争的深刻体悟,加强青少年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以期助推和平反战教育,提高和平反战意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处在当下国际局势重构的十字路口,和平之路依然道阻且长,更需世界各国人民勠力同心、携手共进。(作者王扬晨曦系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敏洁系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为本稿通讯作者。本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17ZDA284)阶段性成果)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