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文史漫笔58】江户俳画融一的与谢芜村也“恋家”吗?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发布时间:4/2/2024 11:09:51 AM
 

在东京忙得不可开交,却有一种被“罐装”的感觉,实在难耐,决定3月底4月初来一次为期数日的日本千年古都——京都之旅。这次,叫“精游”也罢,叫“散游”也罢,也可以很时尚地叫“深度游”,反正就是要出去散散心。当然,我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第一,到京都看望正在那里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秦晶晶教授;第二,到京都送别即将结束学术交流活动的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王新生教授。

那天,中午11点51分乘坐新干线抵达京都,秦晶晶教授到车站来接我。我说这次不去金阁寺、不去银阁寺、不去二条城,网红打卡的地方一律不去,就在京都街头漫步,玩“寻寻觅觅”。正说着呢,步入京都下京区一条街道,突然与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与谢芜村“偶遇”了。看眼前,一块不及胸高的石碑上写着“与谢芜村宅迹”,后面括弧里面还有四个字“终焉之地”,顿时让我有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那一瞬间,我觉得这次的“偶遇”,好似有些命里的注定安排,因为我是一个不肯居家长守的男人,与谢芜村也是一个喜欢漂泊游历的男人,我穿越时空不敢攀高说是“知音”,看着眼前却能够在脑海里勾稽出他的一些往事。

谈到日本古代以及近代的文化人,我自己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他们的人生经历“攀华”,看看他们与中国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作为画家的与谢芜村,原名叫“与谢信章”,出身于一个“豪农”家庭。从小喜欢学习俳句,喜欢学习绘画。成长及人,那就要在名字之外来个“号”,“芜村”便是他的“号”。据说,是从中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择取的。他一生对中国文化有多么透彻的了解,我不知道,但知道他曾经画过一幅以徐福为题的《方士求不老父子药图》屏风,至今还收藏在京都宫津的施药寺里面。能够喜欢上徐福这样的“大仙”和“大忽悠”,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观出与谢芜村的品性。

佐佐木丞平与佐佐木正子合著的《芜村 放浪的文人》(新潮社,2009年第一版)一书中与谢芜村2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俳句,到了27岁的时候因为敬慕当时的“俳圣”松尾芭蕉,也开始了游历的生活。那时,他不能够向家里的“领导”要旅费,只能在路上把自己的画作当做住宿费。这个,如今我是做不到的,只能羡慕、嫉妒,再加上羡慕、嫉妒了。

古代中国人喜欢讲“愤怒出诗人”。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喜欢讲“游历=流浪出俳人”。与谢芜村和松尾芭蕉、小林一茶并称日本江户时代“三大俳人”。因为喜欢这种“流浪”的生活,与谢芜村45岁才结婚;因为喜欢这种“流浪”的生活,与谢芜村51岁的时候把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再次“出走”。都说,“诗言志”。其实,俳句也言志的。吟诵着与谢芜村“春已归去,樱花梭巡而开迟”,我就感觉这与2024年春季樱花迟开的情景正好合拍;读着他的“春日黄昏时,急向久别故乡归”、“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内心也有家、恋家的男人。如果能够把他画与俳句放在一起观看,那就会悟到与谢芜村的内心深处。

回首再看眼前的碑石与解说牌,能够了解到68岁的与谢芜村是1784年1月17日(天明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在这里病逝的。当时,说是因为急性痢疾而死的。后来,专攻公众卫生学的山形大学名誉教授杉浦守邦考证、鉴定他是因为心肌梗塞而死的。

我呢,此刻想吟诵与谢芜村那句——“白梅正满开,破晓只为看花来。”(2024年4月2日写于京都八条酒店)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