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区域国别研究的女性力量
作者:林敏洁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6/27/2024 1:11:29 PM
 

当今世界大势动荡不安,局部地区摩擦不断,部分地区战争局势白热化、扩大化倾向严重。外界对于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亦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分发挥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应对逆全球化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解决中外认知矛盾及历史困惑的有效途径,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当务之急。

基于此,在分析近期的认知矛盾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精准研判,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对于各国家地区的各种交融竞争关系的研究在区域国别研究范畴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者需具备更加宏观、持中、客观、冷静、前瞻的学术思维及治学态度,在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命题前,为国提供理性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于2019年成立,简称高盟。“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是高盟所搭建的重要交流平台,旨在推动全国区域国别学相关院系和科研机构开展跨机构、跨学科交流,促进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024年3月16日,高盟于西北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上宣布全国区域国别学女学者委员会正式成立。5月18日在湖北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上作为创新点和亮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翟崑、秘书长刘鸿武、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平为全国区域国别学女学者委员会揭牌并颁发聘书。

此次论坛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协同、创新、平台”为主题,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盟及湖北大学主办,来自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湖北省外办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1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约54万人线上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展开学术研讨,并就“区域国别研究院学科申报和建设经验分享”“区域国别学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共享”“区域国别学国际办学治学经验借鉴”“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理论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区域国别学女学者委员会以加强区域国别学学科领域的女性声音、更好展示女性视角、促进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独特作用为宗旨,将广泛动员并发挥女学者的力量,并设立区域国别研究的女学者奖项以兹鼓励。其中女学者包括:从事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女性学者,从事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女性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女性研究生,从事区域国别学论文和各类著作编辑的女性编辑,以及从事区域国别学学科管理的女性管理人员。

全国区域国别学女学者委员会是一个由高盟发起,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营利性、开放性女学者学术共同体。其促成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区域国别学与不确定性。三十余年前,笔者进入日本师范院校亚洲研究专业开始区域国别研究的探索。区域国别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壮大,该学科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严峻,充满不确定性。今年正逢全球选举大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将有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国家元首、行政首脑或议会的选举,影响面覆盖41.7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区域国别学研究的重点地区如北美、欧洲、俄罗斯、南亚等地区都将经历重要的政治选举。而选举年的重要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当今时代,更加渴求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学界力量。因此,区域国别研究者们更应充分地发挥专业所长,守正创新,同舟共济,为国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拓展对外工作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

二是女性学者与必然性。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祝贺和美好祝福,希望女性们振奋龙马精神,发挥半边天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巾帼贡献。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发挥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战场上,广大女性学者都努力发挥优势,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如今任务更加艰巨、目标更加宏大,必然需要包括女学者在内的广大妇女把握“国之大者”,自觉围绕国家所需、人民所盼,贡献智慧和力量。简言之,在区域国别学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我们女性学者的坚韧力量,走出一条前景广阔的康庄大道。

三是女学者委员会与全局性。长期以来,在传统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中,男性学者一直担任主体力量,女性学者虽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研究人数方面却占比较低,而女性研究的力量不可或缺。罗林院长、翟崑院长与陈杰院长等学者高屋建瓴,以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为导向,呼吁并大力发掘女性区域国别研究者的性别优势及发展潜力,在他们的倡议之下,全国区域国别学女学者委员会应运而生。

具体来说,全国区域国别学女学者委员会主要有以下三点内生逻辑。

第一,提供卓越平台。外语人才,特别是非通用语人才的深度参与,是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特征,强调要以外语为工具,积极开展区域和国别研究。而目前外语学者队伍中女性学者占比较大,如何发挥发掘大家的力量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女性委员会有主任、副主任、执行秘书长等一批卓越的女性学者,正活跃在区域国别研究的舞台上,同时近年来,国内各外语专业院系硕博研究生中,呈现出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的态势,这一事实决定着投身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中女性后备力量比较充实的基本态势。如我校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汇集了国内外的国际化人才,于是文理工艺结合,搭建了更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女性委员会的集聚作用的有力发挥,为后续女性新生研究力量的持续输入,不断走在前,做示范。

第二,突出女性优势。传统区域国别研究多强调田野研究、在地研究,男性学者有天然优势。相对于男性学者外放型研究方式,女性学者因其纤细敏感的性别特征,在运用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方面,具有亲和力优势。在如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人类学等研究中,女性研究者相比男性研究者有更多机会观察妇女与儿童的生活。在开展访谈时,因为男性性别因素可能会在某些研究过程中无法对受访者近距离调查,而女学者们则会采取身份微调来接近并适应访谈对象,较男学者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性别优势。

第三,延伸学科边界。早期国际问题研究,更强调“硬实力”为核心的国际权势竞争研究,研究力量中女性学者寥寥无几。但区域国别学是一国对其外部世界学术知识体系的总和,学科领域分布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等众多学科之中,是一门融合多学科资源、致力于自主构建域外知识体系的学问,其研究内涵更加丰富多元,为女性学者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与交流平台。特别是一些不为传统区域国别研究所未能重视的“软主题”研究领域,女性学者以其独有的学术敏感和柔性视角,结合个人经验主体性来探讨这些“软主题”背后所隐含的内蕴和意涵,可以有效拓展学科外延。外语人才拓宽视野后,可在相关课题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如探讨区域或国别的社会文化、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或开展妇女事业国际合作、致力于妇女儿童保护研究、妇女儿童发展研究等,需要学界特别是女性学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

在新时代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国女性学者群体对“国之大者”的主动作为和勇毅担当,将为这一学科大厦贡献“她力量”,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区域国别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学术职责。(林敏洁系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17ZDA284]阶段性成果)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