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特别是在大城市,如东京和大阪,地铁和电车是人们日常通勤的主要工具。然而,这种便利也带来了隐忧,即“电车色狼”——日语称为“痴汉”的性侵害问题。由于地铁和电车在高峰时段拥挤不堪,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024年4月,在“预防青少年性暴力受害月”期间,日本内阁府制作了一部关于预防“电车色狼”性侵害行为的宣传视频。这部视频发布在日本内阁府男女共同参画局的官方网站以及一些自媒体上。7月4日,日本内阁府男女共同参画局公布第一次针对青少年“电车色狼”受害情况的在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访者中有13.6%的女性和3.6%的男性曾有遭受“电车色狼”侵犯的经历。由此可以推测,日本青少年大概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此不幸遭遇。
这项调查是今年2月通过问卷形式进行的,参与者为16至29岁的注册人员。第一阶段“初选调查”共收到36231份有效回答(其中女性24566人,男性11200人,其他465人)。在这个阶段,受访者中的10.5%(3804人)表示曾有过遭遇“电车色狼”侵害的经历(这其,女性3348人,男性404人,其他52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受害实际情况,日本内阁府又进行了“实际调查”(有效回答数为2346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第一次遭遇“电车色狼”行为的年龄集中在“16到19岁”(46.4%)和“15岁以下”(35.4%)。
针对最近受害情况的问题,调查显示,遭遇“电车色狼”行为的地点以“电车内”(占62.8%)为最。受害时,路程的终点主要是“学校”(占32.2%)和“自家”(31.5%),发生的时间段多在“早上6点到9点”(占34.5%)和“晚上18点到21点”(占18.2%),这两个时间段正是上班上学时间的高峰期。在加害者的性别方面,“异性”占85.2%,“同性”为4.3%,还有10.6%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加害者的性别。
针对是否向警方等机构报案(可多选)的问题,受访者中仅有9.9%的人表示受害后“立即告知了警方”,而80.4%的人表示“没有告知警方或相关机构”。在受害后未报警的原因(可多选)中,受访者中的41.1% 表示“不想把事情闹大”。
在遭遇“电车色狼”所带来的影响方面,受访者中17.5%表示“从那以后害怕外出”, 14.6%表示“时常回忆起受害时的情景”, 13.1% 表示“从那以后害怕与异性接触”,还有10.5表示“身心出现不适状况”。
专家指出,“电车色狼”的性侵害问题,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其中,第一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日本的某些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使得性骚扰问题长期存在且难以根除。例如,日本社会在某些程度上依旧存在性别不平等,女性在公共场合遇到骚扰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此外,许多受害者由于害怕社会舆论和对自身名誉的损害,选择保持沉默,这也助长了不法行为的泛滥。第二有法律和执法不足的原因:尽管日本已有相关法律打击性骚扰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执法力度和执行效果仍有待加强。许多受害者选择不报警,部分原因是她们认为警方无法有效处理或是不愿面对繁琐的法律程序。第三有公众意识欠缺的原因:许多乘客对性骚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只是个人行为问题而非社会问题。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公众在面对性骚扰行为时往往选择旁观而非干预。
专家还指出,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电车色狼”的性侵害行为至少带来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遭遇性骚扰的受害者,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业或职业表现。第二,社会信任的缺失:频繁的性骚扰事件使得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部分女性甚至不得不调整出行时间或方式以避开高峰期,这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生活负担。第三,社会成本的增加:政府和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防范和处理性骚扰事件。例如,日本一些铁路公司专门设立了女性专用车厢,尽管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乘客,但也引发了关于性别隔离和资源浪费的讨论。
显然,日本“电车色狼”的性侵害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公共安全问题。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持续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性骚扰行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公共交通环境,保护每一位乘客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