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文史漫笔165】遥看琉球时代的“唐荣”久米村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7/18/2024 12:58:56 PM
 

近日,原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团第47次访华,来自冲绳地区的华商们十分抢眼。这也让我再次想起冲绳知事在和中国交流的多个场合上提及的“闽人三十六姓”。想必,对历史不太清楚的朋友都能猜出几分,说的是和古代中国的往来。

日语里,“闽人三十六姓”又被称为“久米三十六姓”。两字之差,很耐人寻味。原本,这一说法是指大明王朝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展示了当时的中国和琉球一段极为珍贵的交往史。用“闽”字,是因为这“三十六姓”中,多为河口一带水性强、善于驾舟使船的福州人,有点“出身说”的意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学者认为,“闽”只是个统称或泛指,其中也含不少福建出身的客家。“三十六姓”也不完全指三十六,而是意指“多”。不管怎样,“闽”字落在历史里,充分印证了昔日福建和琉球不一般的交往史,也为今天两地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用“久米”,是指冲绳县那霸市的久米,被认为由“三十六姓”闽人在此定居,逐渐发展至繁荣。换句话说,此说法和“闽人”相比,体现了一种“结果论”。依据日本《古事记》等古书,“久米”一词的固定和古代贵族大久米命有关,日本全国叫“久米村”的地方不下十几处。但要从文化趣味和历史分量看,我认为哪个都没有“久米三十六姓”中的“久米”更有意思。

根据日本历史记载,日本本土室町时代之下,是当时琉球的“三山时代”,琉球王国尚未统一形成。作为岛内与明朝已有朝贡关系的国王之一,“中山王”察度提请大明王朝政府派遣“职能集团”,这才有了三十六姓“渡来”,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次“下赐”。被视为琉球地志的《琉球国由来记》中对此写到,“以敷文教于中山,兼令掌中国往来贡典焉。国王察度深喜,令卜宅于久米村而居,因名其地曰唐荣,言以荣夫唐之人也”。这样的记述释放了许多信号,既说明“三十六姓”对琉球发展的深远影响,也展现了其中突出的“唐风”。还有学者考究称,“卜宅”的做法说明彼时琉球早已有着风水文化。是否可以说,“久米村”在历史中的闪耀,一方面体现了中式占卜文化的精准,另一方面也是在中华文化影响下冥冥之中的天意呢?

“唐荣”一词见字如义,琉球王室对中华文化很是推崇,久米村也因华裔而繁盛,世代累居的久米村可称为琉球华裔的聚居地。或许,将其称之为“唐人街”并不为过。一般认为,“闽人”首先大大提升了琉球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职能”领域。但历史向来如此,正如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感染力一样,文化才是真正的原生力和源动力。中国要素“爆棚”的久米村,在琉球历史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我想分享的主要是两个名人,或者说“二姓”。

一个是郑迵,又名谢名利山,或谢名亲方。他是琉球王国知名的政治家。作为“久米三十六姓”的后裔,在16岁时便被选中前往明朝留学,并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郑迵一生担任过两个要职,一个是“总理唐荣司”,相当于久米村“村长”。要知道,“辖久米村事,为最尊,主朝贡礼仪各岛文移诸事”。对于当时的琉球而言,朝贡等处理对华事务无疑为头等大事。其背后,既因郑迵的华裔身份,更因作为久米村士族的汉学修养。另一个是“三司官”,相当于琉球宰相,其最为惊天动地的作为则是对萨摩藩“入侵”的抵抗。暂且不论今日冲绳的历史演变,作为彼时琉球王国的一朝重臣,从维护和保留自身独立王国体制的角度看,郑迵的“骨气”有着不必言说的一脉相承。

第二个是程顺则,被尊称为“名护圣人”。和郑迵鲜明的官仕色彩不同,程顺则是学问上的“大儒”。他一辈子也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作为进贡使者东渡福州时发现了《六谕衍义》,自费进行了翻刻并带回琉球。对于封建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德川吉宗时代而言,《六谕衍义》的时代意义十分深远,江户时代的著名教育设施“寺子屋”还将此作为教科书。二是奏请在久米村设立“明伦堂”,这是琉球官方办学的开始。作为最早的公共教育机构,儒学的普及则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文明开化。从百年“育人”的角度看,学者伊波普猷列出的“琉球五伟人”中,程顺则应居榜首。

作为“唐人街”,久米村的“中国味”十分浓厚,尤其是在民俗方面。例如,成为传统做法的清明节前的“墓前祭”,也就是扫完墓后亲朋好友聚在墓前吃喝的做法,据说就是来自中国。其中,也有一部分源自中国的寒食节与清明节的重合演变。但有意思的是,在唐朝时期,包括唐玄宗等皇帝甚至还明文禁止过这种看上去和肃穆氛围不符的行为,却并未改变习俗在民间的流传。我还记得,2021年,浙江温州一家子人扫墓后在墓前摆席聚餐遭受社会上很多质疑的新闻。殊不知,远在千里之外的久米,竟将此传统沿袭至今,不得不令人感叹文化互动的神奇。

另外,今天冲绳的“久米至圣庙”也值得一提。来到这里,会沉浸式感受孔子、儒学对这里的历史浸透。每年一度的祭祀“释奠祭礼”,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大型活动之一,还有尽显中国风的“至圣门”、“大成殿”、“启圣祠”等一众建筑,都在诉说琉球时代的文化过往。不过,这座孔庙是否“违宪”的一场诉讼曾一度让外界以另类方式为此聚焦。政教分离的纠缠,外来文化的“入侵”,如此等等。其实,文化互鉴是文明的一种自然流动。全球化时代和多样化时代下,促进大交流是历史的趋势,无论是谁,都值得以更积极、理性姿态予以张扬。(2024年7月18日写于名古屋)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