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讲述在日从事护理工作经历的文章火爆网络。本报后台也收到不少网友留言,希望了解日本正规大学培养福祉领域专业人才的真实情况。
带着问题,记者走进占地广阔、绿意葱茏的东京福祉大学伊势崎校区,实地探访介护专业的授课及实习情况。7月校园,少了一份熙攘的热闹,多了一份求真的从容。穿过气势宏伟的本馆和为硕博生授课的2号馆,就来到了4号馆——介护/保育实习楼。
入浴实习教室、介护实习教室,家政/餐饮实习教室、音乐室、多功能护理实习教室,实习楼内一应俱全。在这里,记者了解到,东京福祉大学在福祉专业的大二春季学期,既安排了介护综合演习,也安排了介护实习。在大三的春秋两季,都安排了介护实习。而面向介护福祉士的演习,从大三的秋季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毕业。
“介护福祉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学生在熟练掌握书面知识的基础之上,必须参加专业实习,丰富临床经验。社会福祉学部的学生在大二、大三和大四学年,会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社会福祉机构进行2周至1个月的护理实习。对于那些有意考取社会福祉士的学生,校方将额外安排为期24天的集中实习,实习地点为医院或福利中心。”负责招生的陈哲老师介绍道。
针对精神福祉、介护、保育等行业的就职需求,校方有意侧重“实战演习”,在每门课程结束前,通过报告书摸底学生们对知识理解、吸收和转化的效果。护理课程更是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以方便同学交流互动、掌握技能,同时也有利于授课老师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记者问到大众关注的介护福祉士国考,社会福祉学部冈田稔教授直言不讳地给出意见,“虽然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例子也很常见,但那样毕竟不如在校期间就能通过考试。手握执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优势,这点自不必说。东京福祉大学是以帮助学生考取资格证书、顺利就业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设置,因此,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希望在校生把握机会。”
有些外国留学生在高中阶段存在偏科或者基础薄弱的问题,担心跟不上大学阶段的课程,冈田稔教授表示,与其胡思乱想,不如全心投入新环境,边学习边探索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这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颇有异曲同工之意。
最后,冈田稔教授想提醒关注介护福祉士国试的同学们,“还是那句老话,多刷题,对通过考试有很大帮助。”
为残障人士或老年人提供助浴、按摩等护理服务,不仅为他们创造了清洁、舒适的个人卫生环境,更通过抚触和对话,慰藉了他们孤独的内心,起到无法取代的精神疗愈作用。这份工作,关系到关爱弱势、改善民生和造福社会,非但丝毫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还能带来个人价值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正如网友在后台留言中所提及的那样,外国技能实习生所从事的工作,曾被贴上了“苦”“脏”“累”的标签,其中就包括养老介护。然而,必须看到的是,技能实习生在赴日前并不具备相关岗位的工作知识及技能,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临时培训才能上岗,并且从事的是相对基础的辅助工作。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技能实习生受缺少知识储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接受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而从介护福祉等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是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专业护理手法、先进护理理念的高端技术人才。在专业技能的指导下,他们的工作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接受正规教育,弥补知识短板,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是改变困境、提升自我的可行之路。
将视线转向国内。日前,面对“养老护理、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等细分领域需求较大”等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要求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据北京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北京目前2185.8万常住人口,其中的465.1万是老年人,持证在岗的养老护理员却只有1.8万名。北京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是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全国的一个缩影。
采访临近尾声,养老介护制度的探索之路,依然很长很长。面对“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照护师等老年康养方面人才最为紧缺”的现状,不妨转换赛道,补充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