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文史漫笔169】祥云寺以迁徙与重生显示不屈的灵魂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7/22/2024 9:28:13 AM
 

在人生的长河中,漂泊二字,犹如一叶扁舟,随风起落,既是对个体命运的轻吟,也是对世事沧桑的深刻描绘。每当我把这份意境投射到位于东京古刹——祥云寺的事后,悠悠岁月,便成了一部活生生的哲理散文,讲述着关于时间、变迁与坚持的永恒故事。

追溯至16世纪中叶,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远山景久,一位在后北条氏麾下声名显赫的重臣,以一颗祈愿国土安宁的心,于江户城和田仓门之下,缓缓铺开了一幅禅意盎然的蓝图——祥云寺。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不知是因为捉襟见肘经济拮据,还是不惜慢工出细活,时间大把地有,从1532年兴建,到1564年落成,三十年磨一剑,寺院终得尘埃落定,却未能如远山景久之愿,守护一方安宁,反而在他离世后不久,便迎来了第一次漂泊的命运转折。

德川家康,这位后来一统天下的霸主,以革新者的姿态踏入江户,他的目光锐利而深远,不容任何旧时代的痕迹阻碍其新秩序的构建。于是,祥云寺被迫迁离故土,神田台成了它的第二站。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迁,更是时代更迭的缩影,每一次搬迁,都是对过往的一次告别,对未来的一次探索。

岁月流转,江户城不断扩张,武士们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祥云寺再次面临迁徙的命运,小日向金杉村、户崎台……每一次搬迁,都像是命运之手轻轻一挥,将这座古老的寺院推向未知的彼岸。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情的变迁,铸就了祥云寺坚韧不拔的灵魂。

直至1915年,第29代住持以一双慧眼,选中了池袋这片土地,让祥云寺得以在此安身立命,眺望富士山的壮丽。这一次,不再是被迫的迁徙,而是主动地选择,是对宁静与致远的一种追求。祥云寺的第四次搬迁,仿佛是对过往所有漂泊经历的一次总结与升华,它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也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更令人感慨的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祥云寺不仅经历了四次搬迁,还四次在火灾中化为乌有,却又在涅槃中重获新生。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犹如打不死的小强,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雨,都能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重新绽放出生命的绿意。

漫步于祥云寺内,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些关于战争、和平、变迁与重生的故事,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而寺中的墓地,更是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人物的最终归宿。无论是江户时代的“试刀人”山田浅右卫门,还是现代漫画巨匠石森章太郎,乃至那位我都不愿提及姓名的“台独”分子,他们的灵魂在此得以安息,或许也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祥云寺那份跨越时空的坚韧与包容。

每一次葬礼的举行,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深刻反思。那些已故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祥云寺的过往与未来,但他们选择将生命的最后一程托付于此,无疑是对“漂泊”与“不屈”精神的一种共鸣与传承。在这里,每一个生命的故事都化作了祥云寺的一部分,共同编织着这部关于时间、变迁与坚持的哲理散文。

回望过去,祥云寺的每一次漂泊与重生,都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深刻诠释。它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无论遭遇多少磨难,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迎来重生的曙光。祥云寺的故事,不仅是一座寺院的变迁史,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探讨与启迪。(初写于2017年5月2日,2024年7月22日修改于东京乐丰斋)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