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政坛曾出现大批“知华派”或“亲华派”。比如“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在1973年成立时,约有400名国会议员。然而,到今年,却仅剩41人。除了人数越来越少外,日本政坛的“知华派”还存在严重的高龄化现象。仍活跃在中日两国第一线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自民党前干事长二阶俊博都已超过85岁,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已77岁。日本政坛的“知华派”与日本社会一样,都面临严重的“少子高龄化”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分别从中日两国实力逆转、日本视中国为“威胁”、日本外交回归“日美同盟”以及“知华派”自身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日两国实力逆转,日本政客心态失衡。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到2022年,中国GDP总量已是日本的4.3倍,东亚再次出现“中强日弱”的局面。面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新情况,日本一些政客心态失衡,不在自身方面找原因,反而不断指责中国的发展。而那些缺少正确对华认知的年轻议员,更是持有强烈的“厌中情绪”。目前,日本政坛里,特别是自民党内,对中国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再次,后冷战时代中日两国摩擦不断,日本将中国视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冷战结束后,两国没有了共同的敌人苏联,在历史、领土、经济等问题上的摩擦也越来越多。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提出了针对中国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而岸田文雄内阁更是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在这种状况下,日本右翼把主张“中日友好”的“知华派”批判为“媚中”“卖国贼”。为了自保,“知华派”越来越不敢主张两国友好,他们在日本国内的声量也越来越小。
再次,中美全球战略竞争背景下,日本外交回归“日美同盟”。百年大变局下,中美两国战略竞争加剧。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抛弃了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外交战略,坚定地站在了美国一边。前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就称,日本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位置出现了偏差,本来应该在中美之间或与美国并列,但现在却到了美国后面。在“日美同盟优先”的外交战略下,日本政坛的年轻人更希望加入“知美派”,而不是成为“知华派”。
最后,日本老一辈“知华派”对年轻一代培养不足。如果以10年为一代,“知华派”已经走过了5代。第一代以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为代表,第二代以伊东正义等为代表,第三代以林义郎等为代表,第四代以福田康夫等为代表,第五代以林芳正、小渊优子等为代表。虽然已经到了第五代,但对华友好的议员却越来越少。这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也与老一辈对年轻一代培养不足有很大关系。
两国的未来在于年轻人,“知华派”越来越少,不仅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更会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要克服“知华派”“少子高龄化”这一问题,除了对症下药外,更需要的是回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心。(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